成語有關(guān)喘的成語
有關(guān)喘的成語
有關(guān)喘的成語共收錄13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氣喘如牛 | 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著,只張著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手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 |
吳牛喘月 | 吳牛:指產(chǎn)于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 漢 應劭《風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于日,見月怖,喘矣!” |
氣喘吁吁 | 吁吁:喘氣的聲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氣不止。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條板凳上坐下,覺得氣喘吁吁。” |
茍延殘喘 | 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殘喘:臨 前僅存的喘息。比喻勉強維持生存或維持殘局。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 ,今幸茍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td> |
喘月吳牛 |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 五代 譚用之《寄王侍御》詩:“喘月吳牛知夜至,嘶風胡馬識秋來?!?/td> |
喘息未定 | 急促的呼吸還沒有平穩(wěn)下來。指還沒有休息、恢復的時間。喘息:呼吸急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七回:“方才進步,喘息未定,只見前面塵起,叫 連天?!?/td> |
茍留殘喘 | 茍:茍且,勉強;殘喘:臨 前的喘息。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 元·高明《琵琶記·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細米皮糠逼邏吃,茍留殘喘。” |
胸喘膚汗 | 汗:出汗。形容疲乏到極點。 | 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胸喘膚汗,人極馬倦。” |
喘息之間 | 喘一口氣的功夫。比喻時間短。 | 《后漢書·張綱傳》:“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之間耳!” |
蟬喘雷干 | 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干旱。 | 前蜀 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蟬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td> |
兇喘膚汗 | 形容疲乏到極點。 | 《漢書·王褒傳》:“胸喘膚汗,人極馬倦?!?/td> |
延口殘喘 | 延:把時間向后推移。延長殘余的喘息。指掙扎著勉強活下去。 |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了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td> |
喘息之機 | 暫停活動、舒緩一段時間。 | 金玉舟《趙匡胤》第31章:“柴榮那里肯給敵軍以喘息之機,立刻揮軍急追?!?/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