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便的成語
有關(guān)便的成語
有關(guān)便的成語共收錄4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quán),就發(fā)號施令,指手畫腳。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明 馮惟敏《僧尼共犯》四:“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nèi)空虛而言。現(xiàn)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邊韶傳》:“韶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常詞官好做,家常飯好吃。” |
便辭巧說 | 指牽強附會、巧為立說。 | 《漢書·藝文志》:“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 |
隨隨便便 | 不多加斟酌,怎么方便就怎么做。 | 曾樸《孽海花》第26回:“如今老爺一 ,進款是少了,太太縱然賢惠,我怎么能隨隨便便地要?” |
聽其自便 | 聽:聽任。聽任它自然發(fā)展與行動。 | 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中國出洋之民數(shù)百萬,粵人以傭工為較多,其俗里雖賤視之,尚能聽其自便,衣食之外,頗積余財。” |
女子無才便是德 | 舊道德規(guī)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給他人便利,他人也會給自己便利。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
公私兩便 | 對公家私人都便利。 | 《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
取巧圖便 | 使用手段謀取好處,圖得便宜。 | |
與人方便 | 與:給。給予他人各種便利。 | 元·無名氏《漢鐘離度脫藍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城一交卻又早二十年,常則是與人方便,會客周全。” |
咄嗟便辦 | 咄嗟:一呼一諾之間,形容時間短。比喻馬上就辦到。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
女子無才便是福 | 舊道德規(guī)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三卷:“昔人云:‘女子無才便是福。’然今之閨秀,比比是矣!” |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 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就能變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逃生不避路,到處便為家 | 指人在逃生時慌不擇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這魯達急急忙忙行過了幾處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處便為家’。” |
得休便休 | 休:停止,罷休。該罷手時就罷手。指適可而止。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不如暫行停戰(zhàn),與他議和,若他肯就我范圍,何妨得休便休,過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將來,再作計較。” |
便宜施行 | 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事”。 | 《史記 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
手頭不便 | 手頭:手邊;便:方便。指手頭缺錢。 |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兄弟不過一時手頭不便,欠了他幾個臭錢。” |
得便宜賣乖 | 得到好處或?qū)嵒葙u弄乖巧。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七回:“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 |
吃小虧得大便宜 | 指暫時虧損一點期待將來的收益。 | |
便宜從事 | 便宜:方便合適。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 |
觸機便發(fā) | 機:弓弩上的發(fā)箭器。原指弓弩上的發(fā)箭器,一經(jīng)觸發(fā),箭便射出。后亦指人遇到機會便要發(fā)作。 | 《舊唐書·韋思謙傳》:“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權(quán),觸機便發(fā),固宜為身災也。” |
空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比喻并無真才實學。 | 宋 廖行之《青玉案》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 |
天假其便 | 假:給予。上天給予的方便。形容機會難得。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樂天久居江鄉(xiāng),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懷抱,奈拘職守,不得相從,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豈勝慶幸。” |
一舉兩便 | 舉:做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遠快活,且又不擔干系,豈非一舉兩便!” |
方便門 | 方便:便利。佛教語,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后指給人便利的門路。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漳州羅漢桂琛和尚》:“所以諸佛慈悲,見汝不奈何,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
有奶便是娘 | 比喻貪利忘義,誰給好處就投靠誰 | 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便是所謂‘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 |
因勢乘便 | 根據(jù)形勢順便達到目的。 | 漢·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因利乘便 | 因:順著。憑藉有利的形勢。 | 漢 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吃小虧占大便宜 | 指暫時覺得吃虧,將來能得到大的好處。 | 張平《抉擇》:“嘩眾取寵、籠絡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吃小虧占大便宜……” |
便宜行事 | 便宜:方便合適;行事:處理事情。指根據(jù)實際情況或臨時變化;不必請示自行處理的事情。 | 宋 葉適《奏議 紀綱四》:“始委張浚以川、陜,而宣撫、處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
方便之門 | 方便:本為佛教語;指用靈活的方式勸人信佛。后引申為給人以便利。便利的大門。 | 唐 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伸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 |
悉聽尊便 | 一切由您的意思 |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那同志忿極而去,亦聲言,‘悉聽尊便,自尋活路。’” |
挑得籃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點就行,毫不挑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挑得籃里便是菜,一個信送將進去,登時把陳定放了出來。” |
不便水土 | 同“不服水土”。 | |
有話便長,無話就短 | 唐代以后說書藝人用語,有話要說的話,就講得長,沒話要說的話,就簡單講幾句。 | 巴金《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小序》:“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有話便長,無話就短。” |
便宜無好貨 | 價格低廉就沒有質(zhì)量好的東西。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9回:“便宜無好貨,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 |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餓了就來歸附,飽了就飛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來依附,得志時就遠走高飛,忘恩負義。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呂布傳》:“譬如養(yǎng)鷹,饑即為用,飽則揚去。” |
不便之處 | 指不方便的地方。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54回:“阿珠要自己去勸,畢竟有好些不便之處,亦不敢上樓。” |
下筆便就 |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 《北史·魏收傳》:“詔試收為封禪書,收下筆便就不立稿。” |
納頭便拜 | 納頭;低頭。一見面就低頭行下拜禮。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進了大門,二層廳上立定,萬中書納頭便拜。” |
隨近逐便 | 就近,圖方便。 | 《隋書·李密傳》:“若隨近逐便,先向東都,唐袆告之,理當固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