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糲的成語
有關糲的成語
有關糲的成語共收錄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粗衣糲食 | 粗:粗劣;衣:衣服;糲: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 |
惡衣糲食 | 糲: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 宋·蘇軾《禮義信足以成德論》:“以為有國者皆當惡衣糲食,與農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為百工。” |
飯糲茹蔬 | 吃糙米和蔬菜。形容飲食粗劣。糲,糙米。 | 明·劉基《郁離子·枸櫞》:“乃欲使之飯糲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 |
敝衣糲食 |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頓。 | 宋 曾鞏《徐復傳》:“窮閻漏屋,敝衣糲食,或至于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 |
布衣糲食 | 見“布衣蔬食”。 | 唐·房魯《上節度使書》:“其愧非愧,布衣糲食,僮饑蹇驢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
糲食粗餐 | 糲:粗米;餐:飯食。指食物粗糙。 | 《東觀漢記·桓鸞傳》:“常著大布缊袍,糲食粗餐。” |
糲食粗衣 | 糲: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奴供備糲食粗衣。” |
粗袍糲食 | 同“粗衣惡食”。 | 《后漢書·袁京傳》:“[袁彭]行至清,為吏粗袍糲食,終于議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