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腳的成語
有關腳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腳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躡手躡腳 |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
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td>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問起根由,毛潑皮指手劃腳,剖說那事。”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td>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卻害了自己。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活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指手畫腳 | 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只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信口批評?!?/td> |
兩腳書櫥 | 指讀書很多但不善于應用的人。 | 《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td> |
縮手縮腳 | 形容做事膽小、顧慮多;不敢放手。縮:收縮。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嘴里還喊道:'好冷呀!'” |
手慌腳亂 | 指做事忙亂,沒有條理。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這些忠義話兒人都會說,只怕事當臨頭,未免又要手慌腳亂了?!?/td> |
三腳貓 | 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 | 元·張鳴善《水仙子·譏時》:“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td> |
輕手輕腳 | 手腳動作很輕,使沒有響聲。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忽聽得賀司戶船中剪刀聲響,遂悄悄的輕手軟腳,開了窗兒,跨將出去?!?/td> |
腳忙手亂 | 同“手忙腳亂”。慌張不知所措。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td> |
臨時抱佛腳 | 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 唐 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
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 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 |
大手大腳 | ①形容對財物毫不吝惜;沒有節制地隨便花費。②指行動魯莽。③指身體強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賠墊了多少東西。” |
有腳書櫥 | 比喻學識淵博的人。也指脫離實際食古不化的書呆子。 | 宋·龔明之《中吳記聞》:“程信民記聞精確,鄉人號為有腳書廚(櫥)?!?/td> |
點指莋腳 | 見“點手莋腳”。 | |
拳打腳踢 | 用拳打,用腳踢。形容痛打。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 ?!?/td> |
手忙腳亂 | 形容做事慌張;沒有條理。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臨濟宗 鎮州大悲和尚》:“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td> |
腳踢拳打 | 用拳打,用腳踢。形容打得很兇。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3回:“遇性暴賊人,還要腳踢拳打?!?/td> |
腳踏實地 | 腳踏在實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認真、踏實、不虛浮;一步一個腳印。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td> |
毛手毛腳 | 做事粗心,不細致。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6回:“但凡有點毛手毛腳的,小人決不用他?!?/td> |
腳高步低 | 形容步履傾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低,在蘆葦里撞?!?/td> |
礙手礙腳 | 礙;妨礙;阻礙。指多方受阻;難以順利做事。也指妨礙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卷:“后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 |
一手一腳 | 見“一手一足”。 | 郭沫若《棠棣之華》第五幕:“我們的父親 得很早,是我們的母親把我們姐弟兩人一手一腳撫養成人。” |
頭重腳輕根底淺 | 頭比腳重沒有基礎。比喻根基不扎實。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td> |
露馬腳 | 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這一來只怕我們露出馬腳來了?!?/td> |
頓腳捶胸 | 同“頓足搥胸”。 | 《中國民間故事選·打碎的碗》:“可是國王頓腳捶胸地罵道:‘沒用的東西們,如果發現碗上有一道裂紋,就反你們每本個中絞 一個!’” |
跌腳搥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 |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各各暗笑,落得受了買東西吃?!?/td> |
陽春有腳 | 用以稱譽賢明的官員。 | 五代 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td> |
七首八腳 | 形容慌張亂闖。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里的路,這時著了急,七首八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著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td> |
跌腳槌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氣憤、著急、悲痛等感情。 | 《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td> |
捶胸頓腳 | 見“捶胸跌腳”。 | 《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何玉鳳]拍著那棺材,捶胸頓腳,放聲大哭。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td> |
四腳朝天 |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來爭,被覺空一推,跌個四腳朝天。” |
兩腳野狐 | 比喻奸詐的人。 | 《舊唐書·楊再思傳》:“左補闕戴令言作《兩腳野狐賦》以譏諷之,再思聞之怒?!?/td> |
笨手笨腳 | 形容動作不靈活。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24回:“才是笨手笨腳,無啥人來搭耐裝煙?!?/td> |
腳心朝天 | 的隱語。 | |
小腳女人 |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币蛴靡灾杆枷氡J氐娜?。 |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
束手束腳 | 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按照法律辦事,不等于束手束腳?!?/td> |
指手頓腳 | 一面指著罵,一面跺著腳。形容蠻橫不講理的樣子。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三:“這時她還在那里指手頓腳的撒野,張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兩步搶到她面前,厲聲問道:‘你要干什么?’” |
手指腳劃 | 用手腳比劃。 | |
手腳無措 | 同“手足無措”。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師文,見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腳無措。” |
跌腳絆手 | 指受到阻礙或牽制。 | 《孽?;ā返诙嘶兀骸白詮牡谝徊教ど狭松鐣膽鹁€,只覺得面前跌腳絆手的布滿了敵軍,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 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魯迅《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td> |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比喻被動應付,對問題不作根本徹底的解決。 |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徒勞而無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兄弟一向是堅決反對的!” |
乳間股腳 | 比喻自以為安全的處所。 | 《莊子·徐無鬼》:“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
一步一個腳印 | 比喻做事踏實。 | 老舍《正紅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個腳印的婦人才能負此重任?!?/td> |
輕手軟腳 | 猶言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放得很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8卷:“忽聽得賀司戶船中剪刀聲響,遂悄悄的輕手軟腳,開了窗兒,跨將出去。” |
挖墻腳 | 比喻拆臺。 | 毛澤東《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問題》:“彼此不挖墻腳,彼此不在對方軍政軍內組織秘密支部?!?/td> |
有腳書廚 | 戲稱記聞精確、知識淵博的人。 | 宋·龔明之《中吳紀聞·有腳書廚》:“[龔程]自幼讀書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廬,攻苦食淡,手未嘗釋卷。記問精確,經傳子史,無不通貫。,鄉人號為‘有腳書廚’。” |
比手劃腳 | 比:比擬。形容說話時用手勢示意或加強語氣。 | 楊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卻像沒聽見,緊自比手劃腳說?!?/td> |
氈襪裹腳靴 | 氈襪、裹腳、靴子,都是穿在腳上的東西。比喻彼此都一樣。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而今這銀子我也不問是你出是他出,你們原是氈襪裹腳靴,但須要我效勞的來。” |
點手莋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 | |
搬石砸腳 | 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 臥龍生《鏢旗》第26回:“我說了怕你賭氣,拂袖而去,那豈不自己搬石砸腳,得不償失?!?/td> |
點指劃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劃腳”。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道人]只見來到肆前,果然一個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點指劃腳教人下棋?!?/td> |
捏手捏腳 | 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 《京本通俗小說 錯 崔寧》:“捏手捏腳,直到房中,并無一人知覺。” |
輕手躡腳 | 見“輕手軟腳”。 | 老舍《駱駝祥子》:“他想輕手躡腳的過去,別叫虎姑娘看見。” |
不步人腳 | 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 明 李贄《又與從吾》:“蘇長公片言只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