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圖的成語
有關圖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圖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
惟利是圖 | 一心為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圖文并茂 | 指書刊中的文字流暢,插圖豐富精美。 | 王朔《修改后發表》:“我始終認為貴刊是國內的一流刊物,圖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三性結合的比較突出的好刊物。” |
奮發圖強 | 奮發:精神振作;情緒飽滿;圖:謀求。振作精神;謀求強盛。 |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
有利可圖 | 圖:謀取。有利益可謀求。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圖,可否即允照辦。” |
宏圖大志 | 宏偉的計劃,遠大的志向。 | |
勵精圖治 |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宋史 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
發憤圖強 |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 |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
按圖索驥 | 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①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②比喻按教條辦事;不知變通。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
圖謀不軌 | 謀劃超出常規或法度的事。圖:謀;圖謀:暗中謀劃;軌:法度;準則。 | 晉 陳壽《三國志 王彬傳》:“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 戮忠良。圖謀不軌,禍及門戶。” |
圖窮匕現 | 圖:地圖;窮:盡;匕:匕首;現:顯露出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來面目。 | |
據圖刎首 | 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 《文子 上義》:“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為,身貴于天下也。” |
救亡圖存 | 拯救祖國的危亡;謀求民族的生存。 | 《鬼谷子 中經》:“圣人所貴道微妙者,誠以其可以轉危為安,救亡使存也。” |
圖窮匕首見 |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 《戰國策 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
左右圖史 | 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同“左圖右史”。 | 《新唐書 楊綰傳》:“[綰]性沉靖,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 |
貪圖安逸 | 追求個人享受。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
不此之圖 | 此:這個;圖:圖謀,計劃。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慮這個問題。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 |
厲精圖治 | 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
取巧圖便 | 使用手段謀取好處,圖得便宜。 | |
鴻業遠圖 | 鴻:大。宏偉的事業,遠大的志向或謀劃。 |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則小者無以覓蠅頭微利,大者無以展鴻業遠圖。” |
圖財致命 | 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 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 |
天開圖畫 | 形容自然景色秀美如畫。 | 元·鮮于必仁《折桂令·西山晴雪》:“地展雄藩,天開圖畫,戶削圍屏。” |
河不出圖 | 河:指黃河。黃河當中沒有出現河圖。古代相傳每當圣明之世時,黃河便出現河圖。因此黃河不出河圖時則不是圣明之世。指時當亂世。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
棄舊圖新 | 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 | 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 |
左圖右史 | 形容室內圖書多。 | 《新唐書 楊綰傳》:“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 |
革圖易慮 | 改變計謀策略。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譚傳》:“若乃天啟尊心,革圖易慮,則我將軍匍匐悲號于將軍股掌之上。” |
將本圖利 | 將:拿;本:本錢;圖:謀取;利:利潤。利用本錢謀求利潤。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債的圖例,也則是將本圖利。” |
悼心失圖 | 悼:哀悼,悲痛;失:失去,喪失;圖:意圖,主張。因內心哀痛而失去主張。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 |
革舊圖新 | 拋棄舊的事物,謀求新的途徑。 | 宋·劉克莊《寶學顏尚書神道碑》:“國勢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詔,風厲有位,革舊圖新,以回天意。” |
進退失圖 | 前進或后退都有錯誤。謂指揮失策。 | 《魏書·傅永傳》:“叔業進退失圖,于是奔走。” |
發奮圖強 |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 《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于落后隊貧困落后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無利可圖 | 圖:謀取。沒有利益可謀求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這兩樣事業,一時都無利可圖,完全是為了公益,我開典當是為方便窮人。” |
翻然改圖 | 迅速改變過來,另作打算。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呂凱傳》:“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 |
滋蔓難圖 | 滋:滋長;蔓:繁生、蔓延。野草滋生,難以消除。比喻勢力擴大了再要消滅就很困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
大展宏圖 | 大規模地實施宏偉遠大的計劃或抱負(展:把卷著的畫軸舒張開來;比喻實現;宏圖:比喻宏偉遠大的謀略或計劃)。 | 唐 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啟中興之宏圖,當太平之昌歷。” |
感恩圖報 | 感激別人的恩惠而設法報答。 | 宋 曾鞏《上歐陽舍人書》:“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
按圖索駿 | 指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參 | 語出《漢書 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
左圖右書 | 見“左圖右史”。 | 明·鄭棠《長江天塹賦》:“桂楫蘭舟,左圖右書。” |
圖財害命 | 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 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
鉤深圖遠 | 謂對僻遠的異族圖謀予以討伐。 | 《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是時孝武因其余財府帑這蓄,始有鉤深圖遠之意,探冒頓之罪,校平城之讎。” |
潛圖問鼎 | 問鼎:詢問鼎的大小輕重,比喻篡奪。比喻企圖暗中篡奪。 | 南朝·齊·武帝《誅張敬兒詔》:“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設征祥,潛圖問鼎。” |
膺圖受箓 | 見“膺箓受圖”。 | |
以為后圖 | 為以后作打算。 | 《左傳·桓公六年》:“斗伯比言于楚子曰:‘……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后圖,少師得其君。’” |
負圖之托 | 托:委托。承受輔佐幼君的囑托。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章傳論》:“周章身非負圖之托,德乏萬夫之望。” |
葄枕圖史 | 葄:墊襯。形容陷溺于圖書資料之中。 | 《新唐書·李揆傳》:“揆病取士不考實,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于詞。” |
另有企圖 | 另外的圖謀。 | |
浮圖七級,重在合尖 | 浮圖: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辦成事情的關鍵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傳》:“為浮屠者,必合其尖。” |
膺箓受圖 | ①謂帝王得受圖箓,應運而興。圖,河圖;箓,符命。②道教謂經過修煉,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 |
深圖遠算 | 見“深謀遠慮”。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佑景丹等傳論》:“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 |
宅中圖大 | 居于中心,謀劃四方。指得地勢之利。 | 《文選 張衡<東京賦>》:“彼偏居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薛綜注:“東京居天地之中,所圖者四海這外。” |
圖為不軌 | 圖:圖謀;軌:比喻法度。圖謀做不法的事情。 | 《會稽典錄》:“休未至,涁欲入宮,圖為不軌,召見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 |
歷精圖治 | 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 | 《宋史·神宗紀贊》:“歷精圖治,將大有為。” |
棄過圖新 | 拋棄過錯,謀求更新。 | 《金史·完顏匡傳》:“然傾國家資財,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棄過圖新、兼愛南北之意也。” |
宵旰圖治 |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設法治理好國家。 | 《明史 羅僑傳》:“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棄小人,召還舊德,與在廷臣工,宵旰圖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
別有企圖 | 另外有別的打算或謀劃。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3章:“他攔住她,心里已經別有企圖。” |
所圖不軌 | 圖:圖謀;軌:比喻規矩,法度。指圖謀做不合法或不正當的壞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會董卓乘虛,所圖不軌。” |
圖王霸業 | 圖:謀求;霸業:稱霸。指謀求稱王稱霸。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你這廝只是睦州一伙村夫,量你有甚福祿,妄要圖王霸業,不如及早投降,免汝一 。” |
畫地成圖 | 在地上畫出地圖,來說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勢。形容信手拈來,才能出眾。 | 東漢·班固《漢書·張安世傳》:“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