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花的成語
有關花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花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曇花一現 |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曇花:一種花期極短的花;多在夜間開放;花美又香。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
奇花異草 | 罕見的奇異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東西。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殘花敗柳 |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 則共穴。” |
五花大綁 |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火樹銀花 |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閃亮;絢麗燦爛。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火燭銀花 | 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 宋 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驚得目眩心花,魂不附體。”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明 來集之《鐵氏女》:“頓開鸚鵡籠,扭上鴛鴦配。定教那鐵樹開花還結子。” |
口墜天花 | 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后遂以“口墜天花”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華,同“花”。 | 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華,同“花”。 |
五花八門 |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 |
花天酒地 | 花:比喻美女;舊指娼妓或娼館。指整天挾妓飲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賭的荒淫腐化生活。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到京之后,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 |
桃花運 | 指男子得到女子的特別愛戀。泛指好運氣。 | 錢鐘書《圍城》:“現在正交著桃花運,難保不出亂子,讓他回家給方鄉紳嚴加管不也好。” |
花團錦簇 |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簇:叢聚;聚成一團。指花朵、錦繡匯聚在一起。原指華麗高貴的服飾。形容五彩繽紛、繁華艷麗的景色。也形容衣飾華美的人群或文章辭藻華麗。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94回:“真是個花團錦簇!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似天堂月殿,不亞于仙府瑤宮。” |
枯樹開花 | 已經枯 的樹又開起花來。比喻絕處逢生;亦謂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況下出現的奇跡。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劉廙傳》:“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 |
翠竹黃花 | 指眼前境物。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明日黃花 |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無可奈何花落去 |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 |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想人生百歲翁,似花飛一陣風,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 |
心花怒開 | 怒開:盛開。心里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喜悅興奮。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8回:“又怎樣給碧桃母子訛詐,說得牛氏心花怒開。” |
春暖花香 | 形容春天美麗的景色。 | 明·無名氏《打韓通》頭折:“春暖花香,和風淡蕩。我則見東郊上,男女成行,處處閑游賞。” |
閉月羞花 | 閉: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見了也躲避起來;花兒見了也自覺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
春暖花開 | 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形容美麗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順利發展的良好環境或機遇。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南內》:“春暖花開,命中貴陪內閣儒臣宴賞。” |
錦上添花 | 在錦鍛上面又添小繡花。形容好上加好。 | 宋 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
柳暗花明 |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黃花晚節 | 指菊花能傲霜開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節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韓魏公》:“魯直詩云:‘黃花晚節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來。’” |
移花接木 | 把某種花木的枝條嫁接到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換真欺騙他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落花時節 | 春末。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 |
花邊人物 | 指八面玲瓏、快嘴利舌、幽默機智、活動于有新聞價值場合的人。 | |
花枝招展 | 招展:迎風擺動的樣子。像花枝迎風擺動一樣。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漂亮。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蓬步輕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
百花齊放 |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 |
繁花似錦 | 繁:多;錦:織有花紋的絲織品。無數色彩鮮艷的花;好像漂亮的錦緞。 | 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 |
花好月圓 | 花兒是美的;月亮是圓的。比喻美好團聚。多用做新婚賀詞。 | 宋 晁端禮《行香子 別恨》詞:“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
眼花繚亂 |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
柳啼花怨 | 形容景象凄涼,心境凄惻。 | 宋 盧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風又起》詞:卻說當時,柳啼花怨,魂夢為君迢遞。 |
春花秋月 |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 南唐 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天花亂墜 | 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 《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
杏花春雨 | 初春杏花遍地、細雨潤澤的景象。 | 元·虞集《風入松》詞:“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
心花怒放 | 心里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怒放:盛開。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只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舅爺騙得心花怒放。” |
尋花問柳 | 隨意漫游;玩賞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誘玩弄婦女;特指宿娼狎妓。尋:探訪。 | 唐 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炯,問柳尋花到野處。” |
花花綠綠 | 原指花草樹木鮮艷多彩。后來形容顏色鮮明多彩。 | 金 元好問《又解嘲二首》:“雁后花前日日閑,頗思尊酒慰愁顏。憑君細數東州客,誰在花花綠綠間?” |
柳影花陰 | 指男女幽會的地方,引申為男女情愛的事情。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學海文林,夢不離柳影花陰,則去那竊玉偷香上用心。” |
花里胡哨 | 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也比喻浮華而不實在。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一同進到房里,見滿桌堆著都是選的刻本文章,紅筆對的樣,花里胡哨的。” |
花說柳說 | 形容說虛假而動聽的話哄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你看不得這些年輕的小老爺們,花說柳說的,不中用。” |
生花妙語 | 妙:美好。指言詞美好動聽的語言文章。 | 《花城》1981年第5期:“東方國家的理論家們再編出無論多少生花妙語,說到底也是這兩個問題。” |
花香鳥語 | 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8回:“云霧漸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煙來往,各處花香鳥語,頗可盤桓。” |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計算,過后一場空。” |
花光柳影 | 鮮花煥彩生光,柳綠垂條弄影。形容春天的美麗景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花光柳影,鳥語溪聲。” |
路柳墻花 | 路邊的柳,墻旁的花。比喻行為放蕩的女子。也指妓女。 | 元 王曄《水仙子 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只是個路柳墻花。” |
借花獻佛 | 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 元 蕭德祥《 狗勸夫》:“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 |
走花溜冰 | 比喻吹牛,說大話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來的那個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纏。” |
墻里開花墻外香 | 比喻人做出了成績,內部還不知道,外面人倒先知道了。比喻成績不受本部門重視,卻為其他部門賞識。 | 海巖《 于青春》:“墻里開花墻外香,都這樣兒,不做就算了。” |
開花結果 | 原指經播種耕耘后有了收獲。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才到得你口。” |
耍花槍 | 武術中的欺騙對手的假動作。比喻賣弄小聰明的欺騙行為。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明明是原棉問題,你還有另外一個看法,想耍什么花槍?” |
落花流水 | 指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原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時光的流逝。后用來比喻殘亂而零落的樣子。或比喻敵人被打得慘敗。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煉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思離襟。” |
鳥語花香 | 鳥兒啼叫;花兒噴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 宋 呂本中《庵居》詩:“鳥語花香變夕陰,稍閑復恐病相尋。” |
著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 著意:用心。有心栽種的花沒開,無意插下的柳枝卻成了一片柳蔭。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沒得到,不經意的卻意外地取得了收獲。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