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其二
雜詩 其二。清代。馮譽驥。 朔風班馬鳴,邊草萋以綠。戰士戍龍庭,秋高肥苜蓿。不見漢家營,但見秦時月。古驛零楊柳,我室已蟋蟀。代馬與越鳥,苦思故林宿。玉門有飛雁,盡唱征人曲。征人遠未歸,霜雪寒無衣。君思古離別,歲暮定何依。
[清代]:馮譽驥
朔風班馬鳴,邊草萋以綠。戰士戍龍庭,秋高肥苜蓿。
不見漢家營,但見秦時月。古驛零楊柳,我室已蟋蟀。
代馬與越鳥,苦思故林宿。玉門有飛雁,盡唱征人曲。
征人遠未歸,霜雪寒無衣。君思古離別,歲暮定何依。
朔風班馬鳴,邊草萋以綠。戰士戍龍庭,秋高肥苜蓿。
不見漢家營,但見秦時月。古驛零楊柳,我室已蟋蟀。
代馬與越鳥,苦思故林宿。玉門有飛雁,盡唱征人曲。
征人遠未歸,霜雪寒無衣。君思古離別,歲暮定何依。
唐代·馮譽驥的簡介
清廣東高要人,字卓如,號展云。道光二十四年進士,由編修累官陜西巡撫。工書法,為嶺南人士所宗。其詩典贍高華,為張維屏稱賞。有《綠伽楠館詩存》。
...〔
? 馮譽驥的詩(12篇) 〕
宋代:
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遊。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
宋代:
張玉娘
淑氣回春雪漸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萬點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曉風。
燭影暈迷光綽約,簾環聲徹佩玲瓏。不妨鳥篆留仙跡,鳳輦殷勤出紫宮。
淑氣回春雪漸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萬點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曉風。
燭影暈迷光綽約,簾環聲徹佩玲瓏。不妨鳥篆留仙跡,鳳輦殷勤出紫宮。
金朝:
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清代:
成鷲
天外三更來鶴神,老翁白發參差新。明知昨日有今日,同是一人非兩人。
海印乍生虛室白,谷風不動明窗塵。興來策杖入云去,極目莽蒼何處春。
天外三更來鶴神,老翁白發參差新。明知昨日有今日,同是一人非兩人。
海印乍生虛室白,谷風不動明窗塵。興來策杖入雲去,極目莽蒼何處春。
魏晉:
傅玄
秋蘭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隨風發,中有雙鴛鴦。
雙魚自踴躍,兩鳥時回翔。君其歷九秋,與妾同衣裳。
秋蘭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隨風發,中有雙鴛鴦。
雙魚自踴躍,兩鳥時回翔。君其曆九秋,與妾同衣裳。
宋代:
王庭圭
聞說學詩如學仙,怪來詩思渺無邊。自憐猶裹癡人骨,豈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軍初入陣,清于三峽夜流泉。只今老鈍無新語,楓落吳江恐誤傳。
聞說學詩如學仙,怪來詩思渺無邊。自憐猶裹癡人骨,豈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軍初入陣,清于三峽夜流泉。隻今老鈍無新語,楓落吳江恐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