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惜 其二 惜志行
五惜 其二 惜志行。明代。韓上桂。 二惜曰:披典墳以逖覽,有往哲之高蹤。太上稟德于天性,其次斂節于陶镕。恒履貞而迪吉,罔投徑以即兇。何吾生之獨闇,變往度而茍從。當其聞禮過庭,執經負笈。傍璧沼以棲遲,分藜燈而講習。亦嘗仰止高山,縱觀大海。惕屋漏以興懷,望塵紛而恐浼。歲月互換,軌轍多岐。珠以泥汨,金逐煅虧。厭守方之困束,樂放浪以游移。遂托意漆園,駕聲柱下。等毫末于太山,喻萬物于一馬。認仁義為駢支,薄禮教為虛假。又況韻學染指,綺語馳情。將張末隊,謀抗雄旌。屈宋供其驅策,崔張恣其譏評。遂謂吐鳳未工,雕龍尚陋。花開花落,時賡野鳥之吟,云去云來,或代天孫之繡。缽響在而篇成,燭痕新而句就。于是豪心頓長,逸興轉濃。淋漓杯酒,跌宕談鋒。同座駭其論說,旁觀哂其形容。崔瑗座右之銘,衛武初筵之戒。簣每隳于垂成,泉將淪于胥敗。令遂往而弗還,誠不知其所屆。嗟乎詭跡易炫,矩步難遵。木從繩則直,馬受勒斯馴。詩書禮樂,總生人之布菽,滑稽放誕,實世道之荒蓁。用鉤吻以延齡,借羊皮而補貉。愚夫且謂弗宜,智士而云可作。在昔周處, 蛟誓志。亦有戴淵,投劍歸義。聞微言而忽惺,受嚴規而靡棄。割積習之牽纏,證本來之清粹。并能流聲史籍,作則士林。就當時而共嘖,歷異代以同欽。大道伊何,迷途未遠。譬彼農夫,是穮是蓘。茍夜氣之能滋,愿含芳于歲晚。
二惜曰:披典墳以逖覽,有往哲之高蹤。太上稟德于天性,其次斂節于陶镕。
恒履貞而迪吉,罔投徑以即兇。何吾生之獨闇,變往度而茍從。
當其聞禮過庭,執經負笈。傍璧沼以棲遲,分藜燈而講習。
亦嘗仰止高山,縱觀大海。惕屋漏以興懷,望塵紛而恐浼。
歲月互換,軌轍多岐。珠以泥汨,金逐煅虧。厭守方之困束,樂放浪以游移。
遂托意漆園,駕聲柱下。等毫末于太山,喻萬物于一馬。
認仁義為駢支,薄禮教為虛假。又況韻學染指,綺語馳情。
將張末隊,謀抗雄旌。屈宋供其驅策,崔張恣其譏評。
遂謂吐鳳未工,雕龍尚陋。花開花落,時賡野鳥之吟,云去云來,或代天孫之繡。
缽響在而篇成,燭痕新而句就。于是豪心頓長,逸興轉濃。
淋漓杯酒,跌宕談鋒。同座駭其論說,旁觀哂其形容。
崔瑗座右之銘,衛武初筵之戒。簣每隳于垂成,泉將淪于胥敗。
令遂往而弗還,誠不知其所屆。嗟乎詭跡易炫,矩步難遵。
木從繩則直,馬受勒斯馴。詩書禮樂,總生人之布菽,滑稽放誕,實世道之荒蓁。
用鉤吻以延齡,借羊皮而補貉。愚夫且謂弗宜,智士而云可作。
在昔周處, 蛟誓志。亦有戴淵,投劍歸義。聞微言而忽惺,受嚴規而靡棄。
割積習之牽纏,證本來之清粹。并能流聲史籍,作則士林。
就當時而共嘖,歷異代以同欽。大道伊何,迷途未遠。
譬彼農夫,是穮是蓘。茍夜氣之能滋,愿含芳于歲晚。
韓上桂簡介
唐代·韓上桂的簡介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郁,號月峰。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歷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 訊,憤恨 。
...〔 ? 韓上桂的詩(3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