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跡巖
仙跡巖。宋代。辛棄疾。 地秘巖藏骨,谿靈膝印痕。虛床惟太姥,別席盡曾孫。披牒秦朝遠,遺壇漢祀存。何時幔亭側,重復見幢幡。
[宋代]:辛棄疾
地秘巖藏骨,谿靈膝印痕。
虛床惟太姥,別席盡曾孫。
披牒秦朝遠,遺壇漢祀存。
何時幔亭側,重復見幢幡。
地秘巖藏骨,谿靈膝印痕。
虛床惟太姥,別席盡曾孫。
披牒秦朝遠,遺壇漢祀存。
何時幔亭側,重複見幢幡。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
清代:
陳恭尹
去是新秋來是冬,一年蹤跡嶺云中。猶同遁世人無悶,獨有名山路未窮。
采硯每逢蕉葉白,買舟頻系荔支紅。羅浮括入歸囊里,曾否江門夢釣翁。
去是新秋來是冬,一年蹤跡嶺雲中。猶同遁世人無悶,獨有名山路未窮。
采硯每逢蕉葉白,買舟頻系荔支紅。羅浮括入歸囊裡,曾否江門夢釣翁。
宋代:
劉攽
烈風呼洶震山林,小雨霏微駐薄陰。南畝旱苗焦欲 ,擬將如許號為霖。
烈風呼洶震山林,小雨霏微駐薄陰。南畝旱苗焦欲 ,擬將如許號為霖。
:
李轅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
□□□□□□□,□□□□□□□。□□□□□□□,□□□□□□□。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
□□□□□□□,□□□□□□□。□□□□□□□,□□□□□□□。
明代:
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甯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遊君始壯,風雲會見起潛鱗。
宋代:
呂本中
侯喜學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
侯喜學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