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松滋雨次宜都
發松滋雨次宜都。清代。包世臣。 漢陽越江陵,千里郊原蕩。松滋一夜雨,洗出萬青嶂。成邱更嚴壑,接武變偃仰。初訝入谷底,忽覺出云上。峰矗排云危,江流搣谷踢。峭塹行心怵,蹴輿人愴。終朝苦泥滑,亭下復霖漲。局身兒成翁,散蹄馬亡壯。慘澹濕煙澄,隱見陸成張。候館人皆疲,指呼神不旺。一雨山行艱,半日物力創。況懷兵革交,終夜心悢悢。
漢陽越江陵,千里郊原蕩。松滋一夜雨,洗出萬青嶂。
成邱更嚴壑,接武變偃仰。初訝入谷底,忽覺出云上。
峰矗排云危,江流搣谷踢。峭塹行心怵,蹴輿人愴。
終朝苦泥滑,亭下復霖漲。局身兒成翁,散蹄馬亡壯。
慘澹濕煙澄,隱見陸成張。候館人皆疲,指呼神不旺。
一雨山行艱,半日物力創。況懷兵革交,終夜心悢悢。
包世臣簡介
唐代·包世臣的簡介
![包世臣](/d/file/p/6342182239b067464a107e4fedef5856.jpg)
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涇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包世臣乃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二十九世孫。字慎伯,晚號倦翁、小倦游閣外史。嘉慶二十年舉人,曾官江西新渝知縣,被劾去官。包世臣學識淵博,喜兵家言,治經濟學。對農政、貨幣以及文學等均有研究。包世臣的主要歷史功績在于通過書論《藝舟雙楫》等鼓吹碑學,對清代中、后期書風的變革影響很大,至今為書界稱頌。
...〔 ? 包世臣的詩(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