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非聞還里
送張非聞還里。清代。張爾岐。 生世苦違異,退守詩書殘。寥寥古人中,默求心所安。出語遭疑訕,孤蹤良獨難。吾兄自逆旅,坦然委肺肝。片言質要妙,曲折頗有端。視君方寄食,殊不憂饑寒。冥獲或自笑,心戰亦寡歡。內勝足天機,身窮中愈寬。時月一過從,開襟意為殫。慮余搖異說,發藥相劘鉆。往往切余心,慚汗同露漙。白璧陳座席,自覺多垢瘢。相資八年余,如鏡正衣冠。忽聞當別去,朝夕越河干。北堂有慈命,于理難盤桓。惜此良友遠,致詞不覺繁。愿各勵終始,莫變青與丹。
[清代]:張爾岐
生世苦違異,退守詩書殘。寥寥古人中,默求心所安。
出語遭疑訕,孤蹤良獨難。吾兄自逆旅,坦然委肺肝。
片言質要妙,曲折頗有端。視君方寄食,殊不憂饑寒。
冥獲或自笑,心戰亦寡歡。內勝足天機,身窮中愈寬。
時月一過從,開襟意為殫。慮余搖異說,發藥相劘鉆。
往往切余心,慚汗同露漙。白璧陳座席,自覺多垢瘢。
相資八年余,如鏡正衣冠。忽聞當別去,朝夕越河干。
北堂有慈命,于理難盤桓。惜此良友遠,致詞不覺繁。
愿各勵終始,莫變青與丹。
生世苦違異,退守詩書殘。寥寥古人中,默求心所安。
出語遭疑訕,孤蹤良獨難。吾兄自逆旅,坦然委肺肝。
片言質要妙,曲折頗有端。視君方寄食,殊不憂饑寒。
冥獲或自笑,心戰亦寡歡。內勝足天機,身窮中愈寬。
時月一過從,開襟意為殫。慮餘搖異說,發藥相劘鑽。
往往切餘心,慚汗同露漙。白璧陳座席,自覺多垢瘢。
相資八年餘,如鏡正衣冠。忽聞當別去,朝夕越河幹。
北堂有慈命,于理難盤桓。惜此良友遠,緻詞不覺繁。
願各勵終始,莫變青與丹。
唐代·張爾岐的簡介
(1612—1678)明末清初山東濟陽人,字稷若,號蒿庵。張行素子。明季諸生。入清不仕。遜志好學,篤守程朱。所居敗屋不修,種蔬果養母,題室名為“蒿庵”,教授鄉里終其身,卒于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治《儀禮》最精,有《儀禮鄭注句讀》,為顧炎武所贊賞。另有《周易說略》、《春秋傳義》、《夏小正傳注》、《蒿庵集》、《蒿庵閑話》等。
...〔
? 張爾岐的詩(6篇) 〕
唐代:
龔詡
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 無辜。浮尸暴骨處處有,束薪斗粟家家無。
只緣后政異前政,致得今吳非昔吳。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 無辜。浮屍暴骨處處有,束薪鬥粟家家無。
隻緣後政異前政,緻得今吳非昔吳。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宋代:
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明代:
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云龍數下誥三章。
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雲龍數下誥三章。
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
:
李蓘
謝混游西池,休文宿東園。
我曾醉臥君園里,至今魂夢猶騰翻。
謝混遊西池,休文宿東園。
我曾醉臥君園裡,至今魂夢猶騰翻。
清代:
殷秉璣
看一角高樓紅暈。望斷遙天,畫欄偷憑。柳外長虹,艷魂早已化秋冷。
落花三徑。吹不去春風影。萬古此茫茫,算多少英華消盡。
看一角高樓紅暈。望斷遙天,畫欄偷憑。柳外長虹,豔魂早已化秋冷。
落花三徑。吹不去春風影。萬古此茫茫,算多少英華消盡。
清代:
毛奇齡
一株柳樹千條葉。桃根巧向梅根接。花塢暗相通。新花隔幾重。
寶函春信杳。水漫紅魚小。半格軸頭絲。環環無盡時。
一株柳樹千條葉。桃根巧向梅根接。花塢暗相通。新花隔幾重。
寶函春信杳。水漫紅魚小。半格軸頭絲。環環無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