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姊
挽大姊。近現代。陳獨秀。 兄弟凡四人,惟余為少焉。長兄歿遼東,二年共和前。二姊老故鄉, 已逾廿年。大姊今又亡,微身且茍延。大姊幼勤謹,祖父所愛憐。及長適吳門,事姑姑稱賢。相夫營市賈,勤儉意拳拳。夫亡教子女,商讀差比肩。余壯志四方,所親常別離。抗戰軍事起,避寇群西移。率家奔漢皋,姊顏猶未衰。卅年未見姊,見姊在危顛。相將就蜀道,歡聚忘百罹。卜居江津城,且喜常相隨。諸甥善營賈,市利可撐持。姊性習勤儉,老益戒怠侈。紈素不被體,兼味素所訾。家人奉甘旨,盡食孫與兒。強之拒不納,作色相爭持。針帚恒在手,巨細無張弛。如何操奇贏,日夕心與馳。生存為后人,信念不可移。肥甘既失養,身心復交疲。行年六十九,一病遂不支。今春還山居,余病靜是宜。姊意愿偕往,臨行復遲疑。送我西廊外,木立無言辭。依依不忍去,悵悵若有思。骨肉生 別,即此俄頃時。當時未警覺,至今苦追憶。
兄弟凡四人,惟余為少焉。
長兄歿遼東,二年共和前。
二姊老故鄉, 已逾廿年。
大姊今又亡,微身且茍延。
大姊幼勤謹,祖父所愛憐。
及長適吳門,事姑姑稱賢。
相夫營市賈,勤儉意拳拳。
夫亡教子女,商讀差比肩。
余壯志四方,所親常別離。
抗戰軍事起,避寇群西移。
率家奔漢皋,姊顏猶未衰。
卅年未見姊,見姊在危顛。
相將就蜀道,歡聚忘百罹。
卜居江津城,且喜常相隨。
諸甥善營賈,市利可撐持。
姊性習勤儉,老益戒怠侈。
紈素不被體,兼味素所訾。
家人奉甘旨,盡食孫與兒。
強之拒不納,作色相爭持。
針帚恒在手,巨細無張弛。
如何操奇贏,日夕心與馳。
生存為后人,信念不可移。
肥甘既失養,身心復交疲。
行年六十九,一病遂不支。
今春還山居,余病靜是宜。
姊意愿偕往,臨行復遲疑。
送我西廊外,木立無言辭。
依依不忍去,悵悵若有思。
骨肉生 別,即此俄頃時。
當時未警覺,至今苦追憶。
陳獨秀簡介
唐代·陳獨秀的簡介
![陳獨秀](/d/file/p/4696b408581a473f16d9f251006ffbb3.jpg)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章選編》、《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著作選編》等。
...〔 ? 陳獨秀的詩(15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