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上人,兼呈常、孫二山人
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上人,兼呈常、孫二山人。唐代。崔曙。 支公已寂滅,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來,道場救諸苦。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凈土。身心能自觀,色相了無取。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戶。嶺外飛電明,夜來前山雨。然燈見棲鴿,作禮聞信鼓。曉霽南軒開,秋華凈天宇。愿言出世塵,謝爾申及甫。
[唐代]:崔曙
支公已寂滅,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來,道場救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凈土。身心能自觀,色相了無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戶。嶺外飛電明,夜來前山雨。
然燈見棲鴿,作禮聞信鼓。曉霽南軒開,秋華凈天宇。
愿言出世塵,謝爾申及甫。
支公已寂滅,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來,道場救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淨土。身心能自觀,色相了無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雲近戶。嶺外飛電明,夜來前山雨。
然燈見棲鴿,作禮聞信鼓。曉霽南軒開,秋華淨天宇。
願言出世塵,謝爾申及甫。
唐代·崔曙的簡介
崔曙(約704-739),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以《試明堂火珠》詩得名。其詩多寫景摹物,同時寄寓鄉愁友思。詞句對仗工整,辭氣多悲。代表作有《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奉試明堂火珠》、《途中曉發》、《緱(音gou溝)山廟》、《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對雨送鄭陵》等。其詩中“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旅望因高盡,鄉心遇物悲”、“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等都是極佳的對句。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
? 崔曙的詩(18篇) 〕
明代:
沈宜修
輕花拂露,長空掛月,人在秋香院小。盈盈一水兩相思,■能得、佩環聲繞。
銖衣羅薄,翠蛾愁損,試向瓊綃低告。無端窗外曉光催,掩泣望、星橋又杳。
輕花拂露,長空掛月,人在秋香院小。盈盈一水兩相思,■能得、佩環聲繞。
銖衣羅薄,翠蛾愁損,試向瓊綃低告。無端窗外曉光催,掩泣望、星橋又杳。
清代:
朱方藹
言訪神仙宅,攀藤石磴閑。泉聲春雨澗,人影夕陽山。
丹灶久岑寂,白云空往還。勞勞塵土夢,愧我幾時閑。
言訪神仙宅,攀藤石磴閑。泉聲春雨澗,人影夕陽山。
丹竈久岑寂,白雲空往還。勞勞塵土夢,愧我幾時閑。
清代:
陳恭尹
操存不改舊書生,幾載官衙飯菜羹。小郭自臨三水上,十州同識獨清名。
俸錢每用填民歉,坐舫時因送客行。我從能言言不盡,口碑先已到神京。
操存不改舊書生,幾載官衙飯菜羹。小郭自臨三水上,十州同識獨清名。
俸錢每用填民歉,坐舫時因送客行。我從能言言不盡,口碑先已到神京。
元代:
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
漢詩十九首,不複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緻。
宋代:
周紫芝
柳邊池閣。晚來卷地東風惡。人生不解頻行樂。昨日花開,今日風吹落。
楊花卻似人飄泊。春云更似人情薄。如今始信從前錯。
柳邊池閣。晚來卷地東風惡。人生不解頻行樂。昨日花開,今日風吹落。
楊花卻似人飄泊。春雲更似人情薄。如今始信從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