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宋代。劉過。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 ,氣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說當(dāng)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鑒臨,一片心。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 ,氣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dāng)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鑒臨,一片心。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中興趙宋王朝的眾將,誰是萬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飛。與常人一樣葬身草莽,精神卻鼓舞著民眾,雖 猶生。他年少時崛起于河朔,曾拉開兩擔(dān)力的硬弓,佩帶三尺龍泉劍。他平定襄陽、江漢,拓開虢州、洛陽一帶的戰(zhàn)場,清洗了洞庭湖的戰(zhàn)亂。北望帝京,狡兔仍在,良犬卻被先烹 了。路過舊時的戰(zhàn)場,身為荊鄂遺民,長憶已故岳將軍,悲淚如傾。
話說當(dāng)年岳飛蒙難,遺恨悲苦,朝廷指責(zé)他不遵奉詔書,是真是假?臣子有罪,假如陛下圣明,可以親自鑒別考察,岳飛不愿班師回朝完全出于一片赤膽忠心。從來分封諸侯,終究輪不到舊時的奸臣。人世間的黑夜,一旦太陽普照,忽然變得明朗。岳飛終于身著王侯的禮服,接受百姓祭拜,九泉之下也應(yīng)感到榮耀,感激君恩。且看每年的三月,滿地野花的春天,人們祭祀迎神,以尊王侯的大禮,祭祀岳飛英靈。
注釋
六州歌頭:詞牌名,雙調(diào)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韻八葉韻,下片二十句八平韻十葉韻。
岳鄂王廟:即岳飛廟。岳飛,宋時抗金名將。
萬人英:萬人之中的英豪。
身草莽:指岳飛家境貧寒,曾做過人家的莊客。
氣填膺:謂忠義之氣,填塞胸臆。膺,胸。
年少起河朔:指岳飛年輕時就在中原黃河以北從軍抗金,報效國家。
弓兩石:指岳飛當(dāng)時臂力過人,能開兩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劍三尺:手提三尺寶劍。
定襄漢:指岳飛在高宗紹興初年平定襄陽、漢陽等六郡,為恢復(fù)中原打下基礎(chǔ)。
開虢洛:指紹興十年(1140)岳飛郾城大捷,先后收復(fù)虢州(今河南靈寶)、洛京(今河南洛陽)、東虢(今河南滎陽)一帶大片國土,乘勝進軍朱仙鎮(zhèn),離汴京(今開封)只有四十五里。
洗洞庭:指岳飛鎮(zhèn)壓了以楊么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農(nóng)民起義軍。
望帝京:謂岳飛軍隊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
狡兔:指秦檜之流。
良犬:指岳飛。
營壘:指岳飛軍營。
不奉詔:指秦檜等誣陷岳飛“受詔不救淮西罪”,賜 獄中。詔,皇帝的命令文書。
鑒臨:審查,監(jiān)視。
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諸侯時,用茅草包社壇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為某方王侯。
袞(gǔn):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佩:貴族身上佩帶的玉器。冕: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的禮帽,后專指皇冠。圭:貴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制禮器。
九泉:指底層最深處,即陰間。
鹵簿:本為帝王駕出時儀仗。漢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時皆有。此指每年三月在廟前迎神賽會。
參考資料:
1、傅炳熙.宋元明清詠岳飛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25-27
2、李華.宋詞三百首詳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7:250-252
3、蕭楓.宋詞3:線裝書局,2005:722-723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創(chuàng)作背景
宋高宗時,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后孝宗為其平反昭雪。寧宗嘉泰四年(1204),岳飛被追封為鄂王,同年,劉過西游漢沔(今武漢),途經(jīng)岳飛廟,作此詞憑吊岳飛。
參考資料:
1、夏承燾.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1504-1505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鑒賞
全詞熱烈贊揚了岳飛為南宋王朝的中興所作的奉功偉績和他“精忠報國”的愛國品質(zhì),表達了對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強烈鞭達;詞人不光為英雄一哭,更是為了寄希望于當(dāng)時的寧宗皇帝,激勵和鼓舞長期受到壓抑的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抗敵御侮的決心,實現(xiàn)社稷一統(tǒng)的宿愿。
上片是追敘概述岳飛的生平事跡。開頭兩句以問代贊,點出岳飛是萬人之中的英雄。下面“身草莽”四句,是說岳飛的浩氣長存,精神永在,雖 猶生。從“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用洗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岳飛的英雄事跡:早年從軍,武藝高強,南征北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北望帝京”,是說岳飛時刻不忘收復(fù)中原失地。“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是寫岳飛壯志未酬身先 的悲慘命運。過去是打敗了敵人之后才 功臣,可如今敵人還在,岳飛就被 害了,這歷史的悲劇令人氣憤。“過舊時營壘”以下四句,寫出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對岳飛的深摯懷念與無比熱愛之情。
下片抒寫對岳飛被害的感慨和岳飛冤案得到昭雪后的盛況。“說當(dāng)年事”,“知恨苦”,是以與岳飛談話的口氣,表露出對英雄不幸遭遇的無比同情。緊接著“不奉詔,偽耶真”的反問,有力駁斥了秦檜一伙強加給岳飛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對支持秦檜 害岳飛的宋高宗明褒實貶,言外之意是如果皇帝能明察忠奸真?zhèn)危筒粫劤稍里w慘 的千古奇冤了。“萬古茅土”三句,是對古往今來奸臣下場的概括,斷定當(dāng)時的奸臣也絕沒有好下場,表現(xiàn)出一種激憤之情。“人世夜”三句,是說茫茫黑夜必將被光明白日所代替,岳飛的冤案終于得以昭雪。下面三句就寫想象中的岳飛冤案昭雪后無比榮耀的盛況,岳飛的勃勃英姿又煥然一新,重現(xiàn)世上。最后三句,寫百姓對岳飛的懷念與祭奠,表達出人民也是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
整首詞寫得大氣磅礴,氣勢凜然,圍繞憑吊的主旨,將一首長調(diào)寫得氣脈貫通,一氣呵成,足見作者的功力。
劉過簡介
唐代·劉過的簡介
![劉過](/d/file/p/562ab00049e3f062c2e44e8d4dc3e8d5.jpg)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xué)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yīng)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fēng)與辛棄疾相近,抒發(fā)抗金抱負(fù)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 ? 劉過的詩(359篇) 〕猜你喜歡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fēng)浪各方天。
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yīng)在五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