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譯文及注釋
譯文
涇水混濁發黃,隴西原野茫茫。
“太白”“天狼”失守,薛舉加倍猖狂。
惡鳥高視鷙立,羽翼肆意伸張。
鐵嘴鋼牙列前,腳掌頓地其旁。
飛騰喧嘯無忌,其勢似不可擋。
不料薛舉早 ,其子更加猖狂。
秦王直驅岐渭,大鵬展翅翱翔。
整頓綱紀國法,布下天羅地網。
戰旗飛動如電,刀劍耀眼放光。
自來鬼神相助,祥夢示教戰場。
惡鳥肝腦涂地,仁杲魂魄飛散。
日月星辰歸位,秦王造福一方。
注釋
隋朝末年,河東汾陽人薛舉與其子仁杲(g?o 搞)反于隴西,自稱西秦霸王。公元616年(大歷十三年)僭(jiàn 見)帝號于蘭州,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舉軍謀取長安時,舉染疾而卒,其子仁杲立,為秦王李世民所破,仁杲率部歸降,被 ,隴西遂平。《涇水黃》所敘即為此事。
太白、天狼:均為秦之疆域;又,古人以太白主 伐,故用以喻兵戎,以天狼喻貪殘。這兩句詩一語雙關。負:仗恃。
喙(huì 會):鳥嘴。鉅,一作“距”,指禽類腳掌后的尖端突起的部分。趯(tì 替):跳躍的樣子。
翾(xuān 宣):飛翔。
老雄 :指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薛舉率部謀取長安,臨發時染病,未幾而卒。良,甚也:意思是更加厲害。
巢岐飲渭:指秦王李世民的軍隊進駐關中之地。巢:用如動詞,筑巢,引申為安營扎寨。岐:岐山。渭:渭水。
紘(hóng 紅):成組的繩子。地紘:系地的大繩,喻維系國家的法律。綱:魚網上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主要部分。天綱:天布的羅網,亦喻國家的法律。
列缺:閃電。幟:旗幟。招搖:星名,在北斗杓端,為北斗第七星。鋩(máng 芒):刀劍的尖端部分。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鑒賞
《唐鐃歌鼓吹曲·涇水黃》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四首,寫秦王李世民率師平定叛逆薛舉父子之事。全詩可分為兩大層,第一層寫薛舉囂張,似“翾不可當”;子承父業,仁杲更是了得,“巢岐飲渭,肆翱翔”簡直無人可敵。第二層寫世民之神武,盡極贊美頌揚之詞;他“頓地紘,提天綱”,威風八面;因順天順民,竟使“鬼神來助,夢嘉祥”;經艱苦卓絕,終于使“星辰復,恢一方”,功不可沒。第一層寫薛舉父子之勢力乃為襯托太宗神奇之武功,筆法曲折翻駁,先喻后正,用語古峭,險勁有鋒,令人賞玩不已。
柳宗元簡介
唐代·柳宗元的簡介
![柳宗元](/d/file/p/c9a908938c38f4bd05d85965d3616752.jpg)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 柳宗元的詩(19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