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
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唐代。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唐代]: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譯文
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長使君王帶笑觀看。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依欄桿。
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傾國:指絕代佳人
得:使
春風:代指君王
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章。
這一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多么優雅,多么風流!全詩語言艷麗,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無怪乎深為玄欣賞,貴妃喜愛。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
唐代:
韓愈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明代:
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幹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裡浪頭鰲駕六,五雲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
倪岳
五代悠悠轉盻間,安榮不動卻如山。但知長樂全身地,大節孤忠總是閑。
五代悠悠轉盻間,安榮不動卻如山。但知長樂全身地,大節孤忠總是閑。
清代:
鄭相如
迢遞長河路,解維日暮間。云橫城北樹,花落水西山。
出浦呼風疾,停篙放溜間。星宵何處宿,前去是江關。
迢遞長河路,解維日暮間。雲橫城北樹,花落水西山。
出浦呼風疾,停篙放溜間。星宵何處宿,前去是江關。
明代:
張元凱
十載登壇未二毛,將軍勞苦自功高。列營曾按先驅轡,下瀨嘗投后飲醪。
肘畔累累元鵲化,韔中矯矯是烏號。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
十載登壇未二毛,將軍勞苦自功高。列營曾按先驅轡,下瀨嘗投後飲醪。
肘畔累累元鵲化,韔中矯矯是烏號。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
清代:
屈大均
雙鬢但將蝴蝶賽。露花油好嫌香大。吳閶學得牡丹頭,釵不戴。
珠不愛。只有一枝蘭作態。
雙鬢但將蝴蝶賽。露花油好嫌香大。吳閶學得牡丹頭,釵不戴。
珠不愛。隻有一枝蘭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