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別離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別離。元代。劉庭信。 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嬌模樣其實丟抹,好時光誰曾受用?窮家活逐日繃曳,才過了一百五日上墳的日月,早來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時節。篤篤寞寞終歲巴結,孤孤另另徹夜咨嗟。歡歡喜喜盼的他回來,凄凄涼涼老了人也。
[元代]:劉庭信
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嬌模樣其實丟抹,好時光誰曾受用?窮家活逐日繃曳,才過了一百五日上墳的日月,早來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時節。篤篤寞寞終歲巴結,孤孤另另徹夜咨嗟。歡歡喜喜盼的他回來,凄凄涼涼老了人也。
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嬌模樣其實丟抹,好時光誰曾受用?窮家活逐日繃曳,才過了一百五日上墳的日月,早來到二十四夜祭竈的時節。篤篤寞寞終歲巴結,孤孤另另徹夜咨嗟。歡歡喜喜盼的他回來,凄凄涼涼老了人也。
譯文
想人生最苦的是離別,鴻雁杳無蹤跡魚兒沉入深處,書信斷,音訊絕。嬌美的模樣好屈辱,大好的時光有誰曾經受用,窮家的日子一天天難以支撐,才過了一百零五天上墳掃墓的日月,又到了二十四日夜晚祭灶的時節。實實在在的終年祈禱,孤孤零零通宵嘆息,歡歡喜喜把他盼了回來,凄凄涼涼人已老了頭發已斑白。
注釋
雁杳魚沉:形容書信全無,音訊渺茫。
丟抹:即丟丟抹抹,梳妝打扮之意。
誰曾:何曾。
繃曳:勉強支持。
一百五日:即寒食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距上一年冬至日,剛好一百零五天。
二十四夜祭灶:舊俗,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四(或二十三)日夜間祭“灶王爺”。
篤篤寞寞:周旋、徘徊。
咨嗟:嘆息。
唐代·劉庭信的簡介
劉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益都(今山東)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黑而長,人稱"黑劉五"。為南臺御史(一說湖藩大參)劉廷□從弟。生卒年不詳。《錄鬼簿續編》說他"風流蘊藉,超出倫輩,風晨月夕,惟以填詞為事。"劉庭信的作品以閨情、閨怨為主,題材比較狹窄,但是在當時卻很有影響。
...〔
? 劉庭信的詩(15篇) 〕
明代:
霍與瑕
樓船出京口,晨潮來東海。望望懷中人,滄洲隔煙靄。
春風吹短簫,棹歌聲遠遙。棹歌自西上,思心隨落潮。
樓船出京口,晨潮來東海。望望懷中人,滄洲隔煙靄。
春風吹短簫,棹歌聲遠遙。棹歌自西上,思心隨落潮。
宋代:
蘇泂
岸側枯楊臥玉龍,卸殘鱗甲趁天風。
明年更作垂垂綠,會率鶯花入漢宮。
岸側枯楊臥玉龍,卸殘鱗甲趁天風。
明年更作垂垂綠,會率鶯花入漢宮。
明代:
孫之獬
石頭王氣藉公揚,突爾縣車鬢未蒼。供茹芝探四皓紫,欲分金乏雨疏黃。
勒名鼎上蟲魚瘦,賜浣湖中煙月長。只恐東山棲不穩,九州轉運苦戎羌。
石頭王氣藉公揚,突爾縣車鬢未蒼。供茹芝探四皓紫,欲分金乏雨疏黃。
勒名鼎上蟲魚瘦,賜浣湖中煙月長。隻恐東山棲不穩,九州轉運苦戎羌。
:
陳永正
雄奇清婉發英華,嶺表風流擅一家。詩壽千春文壽世,此生原不負名花。
雄奇清婉發英華,嶺表風流擅一家。詩壽千春文壽世,此生原不負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