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
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宋代。吳文英。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宋代]:吳文英
譯文
那道門隔著深深的花叢,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夕陽默默無語地漸漸西下。歸來的燕子仿佛帶著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纖纖玉指扯起了小小的簾鉤。
墜落的柳絮靜靜無聲,春天的淚滴在飄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著羞容,東風降臨此夜,竟覺得比秋天還冷!
注釋
①玉纖:纖細潔白之手。
本詞為感夢之作。全詞描述夢境尋游情侶及離別之痛。“門隔”三句寫夢游深閨情景。“舊夢”二字暗示詞人夢游情侶居處已非一次,故言“舊”,正見其對情侶魂牽夢繞之眷懷深摯。“夕陽”句以燕歸于夕陽黃昏之際,舊巢難覓,渲染一層暗淡氣氛。“玉纖”句寫詞人來到情侶閨閣,她伸手為自己掀開帷簾相迎。下片寫夢中離別。“落絮”句寫詞人與情侶離別時,正是暮春柳絮愁寂無聲,冷雨淋漓如墮淚,既寫離別時凄冷氛圍,又象征了情侶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之狀。“行云”之云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朧,仿佛明月含羞。結句實為“情余言外,含蓄不盡”(《白雨齋詞話》),顯然,春冷于秋是藝術的錯覺,在此展示的卻是詞人的一片真情。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
宋代:
方一夔
招隱誰招到碧巖,自嫌黃綬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來混圣凡。
勝賞莫辭空百盞,麗酬不記達千函。竦身便脫塵埃去,徑上清虛謝轡銜。
招隱誰招到碧巖,自嫌黃綬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來混聖凡。
勝賞莫辭空百盞,麗酬不記達千函。竦身便脫塵埃去,徑上清虛謝轡銜。
:
舒坦
萬松偃蹇插云根,四面諸峰盡子孫。
日日飛煙云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萬松偃蹇插雲根,四面諸峰盡子孫。
日日飛煙雲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近現代:
施蟄存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複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明代:
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宋代:
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
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顔。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
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元代:
劉詵
七月今年涼氣高,墻東古木夜蕭騷。孤城殘月角初動,野屋秋風雞亂號。
萬事惟馀雙短鬢,百齡須用幾綈袍。故人莫薦揚雄賦,衰老難勝執戟勞。
七月今年涼氣高,牆東古木夜蕭騷。孤城殘月角初動,野屋秋風雞亂號。
萬事惟馀雙短鬢,百齡須用幾綈袍。故人莫薦揚雄賦,衰老難勝執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