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老君廟
謁老君廟。唐代。李白。 先君懷圣德,靈廟肅神心。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獨傷千載后,空余松柏林。
[唐代]:李白
先君懷圣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后,空余松柏林。
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竈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後,空餘松柏林。
譯文
老祖宗李耳心懷慈悲,憐憫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經》。如今,當我步入他的寺廟時,不禁心神肅靜。
這廟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荒草茂盛幾乎把路掩蓋,臺階上落下的灰塵很厚,所以,鳥爪子的印跡深深。
老子出函谷關就到流沙國去了,所以,丹爐的香火無人傳承,出關的道路上紫煙迷茫,哪里還有他的行蹤?
你走后一千年,我獨自面對著這清冷的寺廟,蕭瑟的松柏林,怎么不叫人心痛萬分?
注釋
⑴《宋書》:“靈廟荒殘,遺象陳昧。”
⑵《列仙傳》:關令尹喜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巨勝實,莫知其所終。
⑶《太平御覽》:《關令內傳》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為關令。少好學,善天文秘緯。登樓四望,見東極有紫氣四邁,喜曰:“應有異人過此。”乃齋戒掃道以俟之。及老子度關,喜先戒關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車者,勿聽過,止以白之。”果至,吏曰:“愿少止。”喜帶印綬,設師事之道,老子重辭之。喜曰:“愿為我著書,說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于是著《道德經》上下二卷。
謁老君廟創作背景
此詩寫作時間不好判斷。按道理,在唐朝開元和天寶(均為唐玄宗年號)時期都很崇尚道教,而李白拜謁的應該不是一般地方的老子廟,面對如此冷落的道觀則可能是安史之亂以后的事情,也許就在李白流放回到安徽的時候。
此詩寫作時間不好判斷。按道理,在唐朝開元和天寶(均為唐玄宗年號)時期都很崇尚道教,而李白拜謁的應該不是一般地方的老子廟,面對如此冷落的道觀則可能是安史之亂以后的事情,也許就在李白流放回到安徽的時候。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
宋代:
王十朋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復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唐代:
杜甫
九農成德業,百祀發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九農成德業,百祀發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宋代:
李新
霧捲馬蹄塵自起,東風送渡咸陽水。故園花木綠成圍,猶向關中見桃李。
聞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 薪如金。羲和不肯為日馭,潛入北海分幽陰。
霧捲馬蹄塵自起,東風送渡鹹陽水。故園花木綠成圍,猶向關中見桃李。
聞道春前雪最深,行人僵 薪如金。羲和不肯為日馭,潛入北海分幽陰。
元代:
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
漢詩十九首,不複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緻。
明代:
王世貞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鹹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
宋代:
釋道寧
摩竭正令,未免崎嶇。少室垂慈,早傷風骨。腰囊挈錫,辜負平生。
煉行灰心,遞相鈍致。爭似春雨晴,春山青。白云三片五片,黃鳥一聲兩聲。
摩竭正令,未免崎嶇。少室垂慈,早傷風骨。腰囊挈錫,辜負平生。
煉行灰心,遞相鈍緻。爭似春雨晴,春山青。白雲三片五片,黃鳥一聲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