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二首
古梅二首。宋代。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宋代]: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隻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隻愁斜日凍蜂知。
宋人賞梅至南宋始盛,并逐漸形成了“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奇怪為貴”(范成大《梅譜·后序》)的審美情趣。這兩首詩所寫的就是老枝奇怪,疏花幾點的古梅形象,與林逋筆下的清幽疏秀有所不同。作者有意識地突顯梅花的老瘦、枯淡、奇怪、冷峭、孤獨以表現其超塵脫俗而又不乏幾分孤獨凄涼之意的“清高”品質,帶有幾分“以丑為美”的味道。陳衍評第一首道:“梅花詩之工致,此可嘆觀止,非和靖所想到矣。”(《宋詩精華錄》卷三)從另一個方面,又有人對這種苦硬的寫法提出批評,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五:“宋人肖德藻梅詩,有‘江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看似崛強,實與‘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按:明人高啟詩句),一太熟,一太生,同是詩家左道。凡學詩者,入手即辟此二種,方有根基可望,勿認肖君二語勝于季迪(按:高啟的字)也。”
唐代·蕭德藻的簡介
蕭德藻,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任尤川縣丞,后為湖北參議,再調湖州烏程令。因愛當地山水之美,遂移家烏程,住縣中屏山,其地有千巖之勝,所以自號“千巖老人”,表示歸隱不仕。
...〔
? 蕭德藻的詩(25篇) 〕
清代:
吳重憙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 人香里,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 人香裡,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
兩漢:
佚名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
宋代:
王稱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 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圣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 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聖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元代:
貝瓊
我住云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潭上游。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我住雲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潭上遊。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
卓肇昌
海門清泬寥,輕棹欲杭之。月映鰲頭落,流分燕尾支。
回帆撾聽鼓,潛壑客探驪。宵靜波心迥,舟搖嶂勢馳。
海門清泬寥,輕棹欲杭之。月映鰲頭落,流分燕尾支。
回帆撾聽鼓,潛壑客探驪。宵靜波心迥,舟搖嶂勢馳。
宋代:
趙德孺
在昔避世賢,隱居豈自喜。甘守西山餓,清洗潁陽耳。
一旦事高尚,萬古激貪鄙。孰謂樂山林,便可輕朝市。
在昔避世賢,隱居豈自喜。甘守西山餓,清洗潁陽耳。
一旦事高尚,萬古激貪鄙。孰謂樂山林,便可輕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