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洞庭
過洞庭。宋代。張栻。 城頭雞一號,浩蕩風腳回。篙師起相呼,牽帆上高桅。我亦推枕聽,波浪聲轟豗。窗間試一覘,萬頃銀山開。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良久天平明,已見金沙堆。泊舟古廟底,喜色動輿臺。我行正長夏,及此歲律摧。通籍恨亡補,敢賦歸去來。所至有何忙,妙處姑徘徊。險阻元自平,鷗鳥亦不猜。萬事有定理,渠謾費安排。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園梅。
城頭雞一號,浩蕩風腳回。
篙師起相呼,牽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聽,波浪聲轟豗。
窗間試一覘,萬頃銀山開。
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
良久天平明,已見金沙堆。
泊舟古廟底,喜色動輿臺。
我行正長夏,及此歲律摧。
通籍恨亡補,敢賦歸去來。
所至有何忙,妙處姑徘徊。
險阻元自平,鷗鳥亦不猜。
萬事有定理,渠謾費安排。
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
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園梅。
張栻簡介
唐代·張栻的簡介
![張栻](/d/file/p/9984a39882e3c5bb03f6b3fb3d1cdaec.jpg)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 ? 張栻的詩(326篇) 〕猜你喜歡
城中答王東村家元孝送歸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