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叔耕見訪不數日別去惡語為贈兼簡子用子美
汪叔耕見訪不數日別去惡語為贈兼簡子用子美。宋代。吳儆。 負釁得老窮,掃軌事幽屏。跫然羅雀門,有客頎而整。悲歡十年別,樽酒清夜永。妙句時驚人,盈軸肯傾廩。三日語未休,霜寒夢歸省。臨流分別袂,波光照孤影。重念吾故人,雪屋清燈冷。劉子抱遺經,深井汲修綆。曹子中庸學,天進窮性命。老驥鼓不作,搴旗望公等。天晴風日佳,何時過鼪徑。石鼎燃豆萁,冰葅煮湯餅。
[宋代]:吳儆
負釁得老窮,掃軌事幽屏。
跫然羅雀門,有客頎而整。
悲歡十年別,樽酒清夜永。
妙句時驚人,盈軸肯傾廩。
三日語未休,霜寒夢歸省。
臨流分別袂,波光照孤影。
重念吾故人,雪屋清燈冷。
劉子抱遺經,深井汲修綆。
曹子中庸學,天進窮性命。
老驥鼓不作,搴旗望公等。
天晴風日佳,何時過鼪徑。
石鼎燃豆萁,冰葅煮湯餅。
負釁得老窮,掃軌事幽屏。
跫然羅雀門,有客頎而整。
悲歡十年別,樽酒清夜永。
妙句時驚人,盈軸肯傾廩。
三日語未休,霜寒夢歸省。
臨流分別袂,波光照孤影。
重念吾故人,雪屋清燈冷。
劉子抱遺經,深井汲修綆。
曹子中庸學,天進窮性命。
老驥鼓不作,搴旗望公等。
天晴風日佳,何時過鼪徑。
石鼎燃豆萁,冰葅煮湯餅。
唐代·吳儆的簡介
吳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備,字恭父,休寧(今屬安徽)人。與兄吳俯講學授徒,合稱“江東二吳”。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調鄞縣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縣。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遷知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以親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尋復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謚文肅。張栻稱他“忠義果斷,緩急可仗。”
...〔
? 吳儆的詩(88篇) 〕
宋代:
釋道潛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元代:
王惲
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睢陽東南沖,江淮國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復可立見。二公明此機, 守誓不變。
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睢陽東南沖,江淮國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複可立見。二公明此機, 守誓不變。
清代:
薛錦堂
隨行齒已壓同班,選勝林泉石徑環。扶杖曲腰難戲馬,迎風破帽怕登山。
袒肩羅漢原無我,證果菩提尚有閑。咫尺蓬壺游不盡,說經何必度函關。
隨行齒已壓同班,選勝林泉石徑環。扶杖曲腰難戲馬,迎風破帽怕登山。
袒肩羅漢原無我,證果菩提尚有閑。咫尺蓬壺遊不盡,說經何必度函關。
:
江源
挾策觀光上國來,細柳東風催馬蹄。天墀滿擬萬言獻,日華豈料五色迷。
潞河歸舟蕩輕槳,一路風光亦寄賞。杏苑來春依舊紅,馬首何須更惆悵。
挾策觀光上國來,細柳東風催馬蹄。天墀滿擬萬言獻,日華豈料五色迷。
潞河歸舟蕩輕槳,一路風光亦寄賞。杏苑來春依舊紅,馬首何須更惆悵。
明代:
王夫之
不是人閒,定然無個藏春處。和風和雨。抵 驚飛去。
暖日晴風,猶自難留住。天涯路。金勒駒驕。踏作紅塵土。
不是人閒,定然無個藏春處。和風和雨。抵 驚飛去。
暖日晴風,猶自難留住。天涯路。金勒駒驕。踏作紅塵土。
:
洪繻
昔年兵氣沖扶桑,為虺、為蛇海上狂。軍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無張睢陽!
島夷猖獗不可制,一撮苗山能抵當。臺灣破碎已三載,至今人說徐、吳、姜。
昔年兵氣沖扶桑,為虺、為蛇海上狂。軍中惟有哥舒翰,城下竟無張睢陽!
島夷猖獗不可制,一撮苗山能抵當。臺灣破碎已三載,至今人說徐、吳、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