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監憲
寄監憲。清代。劉鶚。 亂鴉忽收聲,群鵲逐我屋。俄傳報捷來,渠魁已就戮。生民久涂炭,郡邑久陵谷。道路少人行,冤鬼白晝哭。撫時亂已極,在理往必復。桓桓鄺將軍,驍勇時所獨。將軍固可嘉,主憲多盛福。上天既悔禍,盜賊亦厭亂。何況天下心,亂極重思漢。五羊號雄藩,地列江右半。魚鹽足富利,戎馬素強悍。憲君居是間,九載屢克叛。運籌多玄機,臨事有成算。聲名達宸聰,美譽流汗漫。西江望旌旗,如望雨濟旱。政宜揮千金,談笑遣黥灌。乘機搗豫章,克復在夕旦。笑提叛臣頭,庾嶺作京觀。千秋萬古間,留得路人看。勛業垂無窮,人生如露電。
亂鴉忽收聲,群鵲逐我屋。俄傳報捷來,渠魁已就戮。
生民久涂炭,郡邑久陵谷。道路少人行,冤鬼白晝哭。
撫時亂已極,在理往必復。桓桓鄺將軍,驍勇時所獨。
將軍固可嘉,主憲多盛福。上天既悔禍,盜賊亦厭亂。
何況天下心,亂極重思漢。五羊號雄藩,地列江右半。
魚鹽足富利,戎馬素強悍。憲君居是間,九載屢克叛。
運籌多玄機,臨事有成算。聲名達宸聰,美譽流汗漫。
西江望旌旗,如望雨濟旱。政宜揮千金,談笑遣黥灌。
乘機搗豫章,克復在夕旦。笑提叛臣頭,庾嶺作京觀。
千秋萬古間,留得路人看。勛業垂無窮,人生如露電。
劉鶚簡介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