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題淮山樓》鑒賞
原文
城上層樓疊巘,城下清淮古汴。舉手揖吳云,人與暮天俱遠。魂斷,魂斷,后夜松江月滿。
賞析
這首小令把詠懷古跡與登臨述感結合了起來,篇幅雖短,耐人尋味。起筆“城上層樓疊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寫泗州城的壯麗和古老。這兩句從大處落墨,將泗州城一側的壯麗風光表現無余,像是一幅氣勢磅礴的油畫。“層樓”,暗點題目淮山樓,二句從高大、雄偉的背景上襯托出了淮山樓的壯觀。一個“古”字,則給泗州城多少涂上了古老文明的色彩。細加品鑒,會發現“城上層樓疊巘”一句似乎有點不合邏輯:高樓、群山怎么都顯現于城墻之上?其實,“層樓”、“疊巘”同城墻都不在一個平面上,作者所用的手法類似于“畫境的平面化”(宗白華語),是作者用藝術家的眼睛和心靈觀照外物,移遠就近的結果,其妙處與“畫棟朝飛南浦云”(王勃句)、“窗含西嶺千秋雪”(杜甫句)等古人詩句相同。
第三、四句寫遙望南天時的情態以及所見的景物。“吳云”,本義是吳地的云彩,作者當時身在汴州(在今蘇北境內),根本無從見到,所以這里用來借指南方的天空,而且表示作者將要去的方向,這與柳永的詞《雨霖鈴》用“楚天”一詞表示將要南下用意相似。作者對“吳云”“舉手”行禮,則是表示友好的意思。“人與暮天俱遠”,是寫南方天邊的遠景,對作者此行的目的地來說,也含有望而不見的意思,其心馳神往就意在言外了。
最后三句是虛擬,想象后夜趕到松江時的情景。“魂斷”二句,按照詞律的要求用了重迭的句式,也強化了主觀的感情。這里的“魂斷”,與陸游詩“遠游無處不消魂”(《劍門道中遇微雨》)句中的“消魂”意思極為相近,有令人神往、使人眷戀之意。“魂斷”為什么寫兩次?末句作了回答:“后夜松江月滿。”“月滿”是一個具有多義性的意象:一是表示時間,即當夏歷的望日(十五)或“既望”(十六)月圓的時候。二是狀寫景物,寫一輪圓月照耀中天的美景。可以想象,如此美景再加上松江與之上下輝映,這無疑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作者要為之傾倒、為之消魂。三是帶有某種象征意義,即意味著作者對其前景樂觀的展望,在這一意義上,與初唐楊炯《夜送趙縱》詩后兩句“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同一機抒。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