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自題小影》鑒賞
原文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骨相空談,腸輪自轉,回頭十八年過。春夢醒來么?對春帆細雨,獨自吟哦。惟有瓶花,數枝相伴不須多。
寒江才脫漁蓑。剩風塵面貌,自看如何?鑒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醉后顏酡?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忽說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
賞析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開頭便寫出了廣博的氣勢,茫茫宇宙,“滄海”“沙漠”“關河”,幾個詞匯表示他努力探索并思想日漸成熟。唐代詩人元稹曾有詩句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陸游也曾有“關河夢斷何處?”之句,被作者借用過來,意境深遠廣邃。“骨相空談”句,進一步加深了開頭幾句的意思,說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的變化。接下來一句問句,“春夢醒來么?”承前啟后,勸世人不要徒做無益的春秋大夢了,應該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惟有瓶花”,沒有生命力的幾枝花。當然就沒有希望,詞人這里委婉地評價了當時的時局,晚清實際上已經朝不保夕了,但以慈禧為首的封建保守派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仍然窮奢極欲,其結果必然是亡國。
詞的下片描寫相片中人物的神態,“寒江才脫漁蓑。剩風塵面貌,自看如何“幾句,是說明自己參政的事實,甲午戰爭后,譚嗣同是江蘇知府,后來又加四品卿銜,充軍機章京,這時他不是在野的隱士了,“脫漁蓑”,穿紅袍,但當時是固守派當權的時候,所以有到“寒江”的感覺。“鑒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酒后顏酡“幾句是說:小像臉上有異,是不是因為喝醉了酒而臉紅,《楚辭》中有句“美人既醉,朱顏酡些”,被作者借用到自己的詞里,實際上臉紅是因為憤怒,憤怒當時的惡劣政治環境。”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面對這種社會現實,詞人激流勇進,拔維新之創,直刺清廷中的頑固守舊勢力。“忽說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詞的結尾以一種調侃的口吻自嘲,流露出作者無限的感想,同時又生趣味,顯得生動活潑。
這首詞感情強烈真摯,直抒胸臆,是譚嗣同詞作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晚清詞作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篇。
譚嗣同簡介
唐代·譚嗣同的簡介
![譚嗣同](/d/file/p/8842a7291ee5b54dcb3915c093f9d78b.jpg)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 ,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