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興三異歌為督師李鄴園先生作》翻譯及注釋
年來世事如狂瀾,譚文容易譚兵難。儒臣動云嫻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
武定先生文進士,平時不喜談戎事。立朝功業盡文章,誦讀無慚酬所志。
一旦宣威擁節旄,到時賊熾民啼號。八閩禹甸無留土,三浙人心若沸潮。
先生單騎臨危地,晝夜披堅躬執銳。車轍經過險路平,螳螂齏粉無完臂。
砥柱東南杖一身,金甌不損天難墜。試問中原億萬家,阿誰不賴屏藩蔽?
我游吳越泛錢塘,縱觀魚麗瞻烽燧。所見紛紛異所聞,逢人屈指陳三異。
一異危疆反太平,眼觀戰斗心無驚。民心恃有一人在,由他風鶴生疑兵。
二異軍興不加派,鼓腹依然清世界。不似他邦物力窮,稻粱輸盡余稊稗。
三異焦心人不老,更比當年顏色好。輕裘叔子不知寒,善飯廉頗終日飽。
問公何以得如斯?答云利害非吾知。委贄便將身許國,捐軀何待出兵時。
嘗膽擬將仇作饌,茹荼自覺甘如飴。壯哉此語真難得,義聲流自忠肝出。
天下安危系一人,公肥不慮封疆瘠。彈指仙霞入內庭,閩山蕩盡無遺窟。
滇黔楚蜀盡來歸,不問而知功第一。但祝分茅不離茲,憑公世守江南北。
千載重生郭令公,床頭疊滿兒孫笏。
李漁簡介
唐代·李漁的簡介
![李漁](/d/file/p/6f1efd5f039b1f7b807613fedff3db81.jpg)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被后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 ? 李漁的詩(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