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翻譯及注釋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譯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
注釋:昔年:去年、以往。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譯文: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注釋:湓浦:今名龍開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東流經(jīng)縣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長江。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譯文:向著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鄉(xiāng)在哪里,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昨天的風(fēng)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fēng)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d/file/p/c2af062d55a34b2ab11f0f891b20138d.jpg)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