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司直赴安西》翻譯及注釋
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譯文:通往西域遙遠的陽關道上,舉目惟見邊塞的煙氣和沙塵。
注釋:絕域:指極遠的地域,此指西域。陽關道:指古代經(jīng)過陽關通往西域的大道。陽關: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沙:一作“煙”。塞塵: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zhàn)事。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譯文:整個春天只偶有大雁飛過,萬里路上很少見到行人。
注釋:三春:春季三個月:農(nóng)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譯文:苜蓿草將隨著汗血馬傳入,葡萄種也帶隨著漢家使臣。
注釋: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產(chǎn)西域各國,漢武帝時,張騫使西域,始從大宛傳入。天馬:駿馬的美稱。葡萄:原產(chǎn)西域,西域人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逐:隨。漢臣:漢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漢族政權的臣子。
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
譯文:這一去自應讓外族害怕,使他們不敢再強求和親。
注釋:當:應當。令:使。外國: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后以指本國以外的國家。覓:尋求。和親: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關系與邊疆各族統(tǒng)治者結親和好。
王維簡介
唐代·王維的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 王維的詩(35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