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里湖光載酒游》翻譯及注釋
十里湖光載酒游,青簾低映白蘋洲。西風聽徹采菱謳。
譯文:湖光山色,倒映如畫,坐在船上,載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遙自在。遠景是水中的沙灘,伴著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賞著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悅啊。
注釋: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青簾:舊時酒店門口掛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白洲:泛指長滿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楊送客》詩:“青楓江畔白洲,楚客傷離不待秋。”徹:完結,指樂曲的終結。采菱謳:樂府清商曲名,又稱《采菱歌》、《采菱曲》。
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歸來無語晚妝樓。
譯文:近處的岸邊有熱鬧的街市,美麗的女子。天色漸晚,畫船上收起釣竿。夜晚歸來,獨自于妝樓尋思。
注釋: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雙袖:借指美女。畫船:裝飾華麗的游船。一竿:宋時京師買妾,一妾需五千錢,每五千錢名為“一竿”。李煜《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故此處之“一竿”亦可指漁人。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