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翻譯及注釋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中一作:衷)
譯文:多少感慨從內心涌上不能自已,一聲畫角夕陽照在樓頭。
注釋:百感:指內心種種復雜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內心。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
譯文:對著碧山整日思念無盡,到哪年愁恨可與芳草一同罷休?
注釋:芳草:象征賢者。即:一作“始”。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譯文:睫毛就在眼前卻總是看不見,大道本非身外還去何處求?
注釋:“睫在”句:用比喻批評白居易評價不公,發現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長:一作“猶”。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譯文:有誰能夠比得上你張公子,以上千首詩篇蔑視那萬戶侯。
注釋: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張公子:指張祜。輕:作動詞,輕視、蔑視的意思。
杜牧簡介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d/file/p/95fbb4f708db73bd1e19387a189501e8.jpg)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杜牧的詩(43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