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別》翻譯及注釋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qū)五六年。
譯文:我離開洛城之后便四處漂泊,遠(yuǎn)離它已有四千里之遙,安史之亂叛軍長驅(qū)直入中原也已經(jīng)有五六年了。
注釋:洛城:洛陽。胡騎:指安史之亂的叛軍。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譯文:草木由青變衰,我來到劍閣之外,為兵戈阻斷,在江邊漸漸老去。
注釋:劍外:劍閣以南,這里指蜀地。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譯文:我思念家鄉(xiāng),憶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譯文:冷落的白晝,臥看行云,倦極而眠。令人高興的是聽說司徒已攻克河陽,正乘勝追擊敵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注釋:司徒:指李光弼,他當(dāng)時(shí)任檢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檢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懷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陽西渚。當(dāng)時(shí)李光弼又急欲直搗叛軍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hào)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