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序》翻譯及注釋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 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惡能識乎性命哉?
譯文: 自古以來,受天命的開國帝王和繼承正統遵守先帝法度的國君,不只是內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幫助。夏代的興起是因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興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紂王的被 是因為寵愛妲(dá,達)已。周代的興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為他和褒姒的的淫亂。所以《易經》以《乾》《坤》兩卦為基本,《詩經》以《關雎》開篇,《書經》贊美堯把女兒下嫁給舜,《春秋》譏諷娶妻不親自去迎接。夫婦之間的關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倫常關系。禮的應用,只有婚姻最為謹慎。樂聲協調四時就和順,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的統領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揚人倫之道,可是對天命卻無可奈何。確實啊,配偶的親愛之情,國君不能從大臣那里得到,父親也不能從兒子那里得到,何況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婦歡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孫;能繁育子孫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歸宿。這難道不是天命嗎?孔子很少談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難說清吧。不能曉陰陽的變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注釋: 受命帝王:受命于天的帝王,這里指開國創業的君主。繼體:繼位。守文:遵守成法。茂:美好。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親族。涂山:古國(部落)名。這里指涂山氏女。傳說禹娶涂山氏之女炎妻,生啟,啟建立夏朝。放:放逐。夏桀暴虐,寵愛末喜,商湯滅夏,桀被流放于南方。娀(sōng,松):遠古氏族名。這里指有娀氏之女簡狄。神話傳話,簡狄吞燕卵有孕,生契,為商的始祖。嬖:寵愛。商紂王寵愛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紂,商軍倒戈,紂自焚于鹿臺。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禽:同“擒”。西周幽王寵愛褒姒,荒淫昏亂,申侯聯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驪山被 ,褒姒被俘。西周亡?!兑住罚骸兑捉洝贰!肚贰独ぁ罚骸兑捉洝妨姆獾念^兩封。乾為陽,坤為陰,乾坤象征天地,又象征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兩封是《經》諸封的基礎?!对姟罚骸对娊洝?。《關雎》:《詩經》的第一篇詩?!睹娦颉氛J為,這首詩是贊美后妃之德的。《書》:《書經》,又稱《尚書》。釐降:下嫁。這句指的是,堯聽說舜有賢德,就把兩個女兒下嫁給他為妻?!洞呵铩纷I不親迎:按古代婚禮規定,不論貴族平民,在迎親時夫婿都應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魯隱公二年(前721),國大夫裂到魯國為其國君迎娶魯隱公之女?!洞呵铩返挠涊d是“紀裂來逆女”。《公羊傳》認為《春秋》這樣記載是“譏始不親迎也”。逆,迎接。人道:社會的倫理等級關系。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調:和諧。古人認為音樂與自然和社會現象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這里說“樂調而四時和”。人能弘道:此語出自《論語·衛靈公》。僅,擴大:道,這里指人倫之道。妃(pèi,配)匹:配偶。妃,通“配”。歡合:夫婦的歡愛。成:成熟,收獲,引申為繁育。子姓:子孫。要:求,取。終:結局,歸宿。幽明:陰陽。惡:哪里,怎么。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司馬遷簡介
唐代·司馬遷的簡介
![司馬遷](/d/file/p/3d2290395bc0e693bf67df7d2d59780e.jpg)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 司馬遷的詩(2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