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翻譯及注釋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譯文:我來到東溪邊觀賞溪景,面對著水中的孤石遲遲舍不得上船離開。
注釋:東溪:即宛溪,在作者家鄉安徽宣城。溪發源于天目山,至城東北與句溪合,宛、句兩水,合稱“雙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變可玩。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譯文:野鴨在岸邊睡著,充滿閑情逸趣;老樹伸展著秀麗的枝干,繁花似錦,惹人喜愛。短短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齊得似乎經過修剪,平坦的沙岸,潔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選細篩。
注釋:野鳧:野鴨。短短(pú)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shāi)。蒲茸:初生的菖蒲。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
譯文:我雖然迷上了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馬兒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釋: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薄暮:黃昏。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梅堯臣簡介
唐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d/file/p/0119d2ea715556825155edffb69418b1.jpg)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 梅堯臣的詩(18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