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二首·其一》翻譯及注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注釋: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鑒: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徘徊:來回移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通:哪)
譯文: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注釋:為:因為。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會。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如:如此,這樣。清:清澈。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朱熹簡介
唐代·朱熹的簡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 朱熹的詩(118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