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雕猴》翻譯及注釋
燕王好微巧,衛(wèi)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燕王說之,養(yǎng)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視觀客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yǎng)衛(wèi)人,不能觀其母猴。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wèi)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因逃。
譯文: 燕王喜歡小巧玲瓏的東西。有個衛(wèi)人請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獼猴,燕王很高興,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祿供養(yǎng)他。燕王說:“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彌猴。”衛(wèi)人說:“君王要想看它,必須在半年中不到內(nèi)宮住宿,不飲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陰晴交錯的時候再觀賞,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母猴。”燕王因而把這個衛(wèi)人供養(yǎng)了起來,但不能看他刻的獼猴。鄭國有個為國君服雜役的鐵匠對燕王說:“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種微小的東西一定要用削刀來雕刻,被雕刻的東西一定會比削刀大。現(xiàn)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納不下削刀的刀鋒,削刀的刀鋒難以刻削棘刺的頂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東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說:“好。”于是對那個衛(wèi)人說:“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獼猴,用什么來刻削?”衛(wèi)人說:“用削刀。”燕王說:“我想看看你的削刀。”衛(wèi)人說:“請您允許我到住處去取削刀。”趁機就逃跑了。
注釋: 微巧:小巧的東西。棘:俗稱酸棗樹,多刺。母猴:又叫沐猴、獼猴。乘:春秋戰(zhàn)國時一種田地的區(qū)劃,《周禮》以方四里為一丘,四丘為一乘;《管子》以方六里為一乘。古時以封地的賦稅作俸祿。霽:雨止天晴。晏陰:陰暗。臺下:為國君服雜役的奴仆。冶者:打鐵的人。削:刻刀,這里作動詞用,制造刻刀。治:同“制”,造,作。端:頂端。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韓非簡介
唐代·韓非的簡介
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 韓非的詩(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