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西湖》翻譯及注釋
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擊楫何人是?千古恨,幾時洗?
譯文:眼前一灣湖水(西湖),似乎只有一勺那么大,而目渡江以來,這里就成了君臣上下的偏安之地,在此整日歌舞沉醉,竟然已有百年,回頭眺望古都,那洛陽的花石已化為灰燼,京都汴梁的宮殿已經是淹沒在渺渺煙霧中的黍離之地。南渡以后,已經沒有人再去記掛往日的故地,時間久了,連那些空發感嘆的人也沒有了。西湖上一片笙管笛簫之聲,那精美的船只上仕女雜坐,笑聲不斷,歌舞不絕。而那像祖逖一樣誓將中流擊楫、收復中原的人卻又在哪里呢?故土沉淪、帝王被擄之千古恨事,什么時候才能得到雪洗呢?
注釋: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等,此調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一勺:形容西湖湖小水淺。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過長江,在杭州建都。洛陽花石:宋徽宗愛石,曾從浙中采集珍奇觀賞石,號花石綱。新亭:又名勞勞亭,建于三國吳時,位于南京。當年東晉渡江后,貴族每逢春光明媚的時節,便登上新亭賞景飲酒。一次有人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眾人北望故國,相視而泣。(《世說新語》)簇樂:多種樂器一起演奏。千古恨:指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擄走的靖康之恥。
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巖未起。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譯文:我像那個范滂一樣,生平懷著收復失地、再振國威的雄心壯志,一心想要澄清中原,然而卻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如同那未遇到文王的姜尚,沒被高宗舉用的傅說。現在國事要依靠什么來支撐呢?這長江不過是只有一衣帶寬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卻都說有此天險大可以安然無憂。那些士大夫們依然不問國事,我原本想要和他們議論時局、商討國事,他們卻學林逋隱居觀梅,忘懷國事,寄情于山水,并以此相標榜。如此情狀,天下大事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注釋:磻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釣,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傅巖:相傳傅說原是傅巖地方的一個筑墻的奴隸,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林處士:林逋,北宋人,隱居西湖孤山三十年,養鶴種梅。喻指那些不問國事的清高之士。
文及翁簡介
唐代·文及翁的簡介
文及翁(生卒年不詳)字時學,號本心,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徙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寶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進士,為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景定三年(1262),以太學錄召試館職,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國子司業,為禮部郎官兼學士院權直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年末,以直華文閣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將至,棄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傳。《全宋詞》據《錢塘遺事》卷一輯其詞一首。
...〔 ? 文及翁的詩(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