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周瑜宅》翻譯及注釋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云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譯文:周瑜正年輕,雄姿英發,是江東出類拔萃的人才。曹操八十萬大軍被周瑜的火攻之計一舉燒光。曹軍為火攻所敗,戰船被焚,旌旗一空, 尸逐波,血染江水。項羽焚燒秦咸陽宮殿,也趕不上這次火勢兇猛。
注釋:周郎年少:《三國志·周瑜傳》載,建安三年孫策授瑜建威中郎將,“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建安十三年破操軍時他才三十四歲。歷落:清矯拔俗的樣子。江東:長江以東,指東吳。風卷灘前黃葉:形容火勢兇猛。赤壁之戰時曹操南征大軍號稱八十萬,船艦泊于長江北岸赤壁之下,周瑜部將黃蓋獻火攻之計,遂燒操戰船并延燒岸上營壘,操軍敗退。樓櫓:古時作戰供偵察、防守和攻城用的木制高臺,這里指曹軍的戰船。熛:迸飛的火焰。《史記·項羽本紀》:“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橫絕:這里形容火勢兇猛。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譯文:周瑜在軍帳中聽著音樂就指揮了這場戰爭。周瑜和孫策都天資挺秀,可惜在中年君臣就惜別了。赤壁戰后,吳、蜀因爭奪荊州連年攻戰,加之東漢政權極度動蕩不穩,因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得以成功。周瑜 后,吳國終于滅亡,秦淮流水發出幽咽之聲,宛如周郎嘆恨不已。
注釋:豪竹哀絲:指管弦樂器。顧曲:《周瑜傳》載:“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虎帳:軍中帥帳陳虎皮,故云。中道:中年。公瑾,周瑜字。伯符,孫策字。策,長沙太守孫堅之子,權兄。堅 后,孫策割據江東吳、會稽等五郡,封吳侯。孫策與周瑜是生 之交。建安五年,策 ,年僅二十六歲,故云“中道惜別”。交疏:關系疏遠。炎劉:漢,劉姓,以火德王,故稱。老魅:指曹操。周瑜臨終前與孫權書:“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鄭燮簡介
唐代·鄭燮的簡介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 ? 鄭燮的詩(6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