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東西門行》翻譯及注釋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譯文:大雁生活在遙遠的塞北,那是荒涼無人的地方。
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
譯文:舉翅飛行萬余里,飛行棲息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譯文:冬天在南方飽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飛回北方。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譯文:田中有草叫轉蓬,隨風遠飛四處飄揚。
注釋:轉蓬:飛蓬,菊科植物,古詩中常以飛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離鄉的漂泊生活。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譯文:從此永遠離開自己的根,萬年難相會各在天一方。
注釋:不相當:不相逢,指飛蓬與本根而言。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譯文:遠征的將士怎么辦,怎能離開四方歸家鄉。
注釋:奈何:如何,這里有“可嘆”、“可憐”的意思。安得:怎能。去:離開,避免。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譯文:戰馬永不卸征鞍,鎧甲不離人身旁。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譯文:歲月流逝人漸老,何時才能返故鄉。
注釋:冉冉:漸漸。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譯文:神龍藏身在深淵,猛獸漫步在山岡。
注釋:深泉:應作“深淵”,唐人抄寫古書時常把“淵”字改為“泉”,以避唐高祖李淵之諱。猛獸:應作“猛虎”,唐人為李淵之父李虎避諱,常把“虎”字改寫作“猛獸”。
狐 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譯文:孤 頭還向山丘,人的故鄉怎能忘。
注釋:狐 歸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鳥飛反故鄉兮,狐 必首丘”。首丘,頭向著自己的窟穴。狐 首丘是古來的一種說法,用以比喻人不該忘記故鄉。
曹操簡介
唐代·曹操的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 曹操的詩(6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