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篋擔囊
![揭篋擔囊](/d/file/titlepic/chengyu29550.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
基礎信息
拼音jiē qiè dān náng
注音ㄐ一ㄝ ㄑ一ㄝˋ ㄉㄢ ㄋㄤˊ
繁體揭篋擔囊
感情揭篋擔囊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揭篋探囊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剛正不阿(意思解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窮途潦倒(意思解釋)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釋)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黃鐘毀棄(意思解釋)
- 別有用心(意思解釋)
- 一覽無余(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為虎作倀(意思解釋)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釋)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釋)
- 力屈道窮(意思解釋)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釋)
- 十八層地獄(意思解釋)
※ 揭篋擔囊的意思解釋、揭篋擔囊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手下留情 | 下手處理事情時;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絕。 |
浪跡江湖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手锏 | 喻指取勝的絕招。 |
長夜之飲 | 指通宵宴飲。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銷聲匿跡 | 不出聲;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銷:消失。 |
趕盡 絕 | 驅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余地。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慷慨悲歌 |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視 如歸 | 把 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