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顏高議
![抗顏高議](/d/file/titlepic/chengyu32610.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抗顏:不看別人的顏色;高議:發表高明的議論。指態度嚴正地闡述自己的意見
出處宋·蘇軾《上劉侍讀書》:“抗顏高議,自以無前。”
基礎信息
拼音kàng yán gāo yì
注音ㄎㄤˋ 一ㄢˊ ㄍㄠ 一ˋ
繁體抗顔高議
感情抗顏高議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用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皆大歡喜(意思解釋)
- 腦瓜骨(意思解釋)
- 弦外之響(意思解釋)
- 戶限為穿(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語重心長(意思解釋)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釋)
- 偶一為之(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釋)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黃鐘毀棄(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金玉滿堂(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末大必折(意思解釋)
- 現實主義(意思解釋)
- 煙消云散(意思解釋)
- 風卷殘云(意思解釋)
※ 抗顏高議的意思解釋、抗顏高議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一視同仁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防患于未然 | 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刀光劍影 |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 氣騰騰的樣子。現用于壞人就要行兇;干壞事。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黃鐘毀棄 | 毀:毀壞;棄:拋棄;黃鐘:古樂器;音調最為洪亮。黃鐘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
陰陽怪氣 |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閉門讀書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息兵罷戰 | 兵:打仗。停止或結束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