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不振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出處宋 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 。”
例子明·宋征璧《皇明經世文·凡例》:“士人遇合,或富貴自有,才位相符;又或僨轅負乘,一跌不振。”
基礎信息
拼音yī diē bù zhèn
注音一 ㄉ一ㄝ ㄅㄨˋ ㄓㄣˋ
感情一跌不振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遭遇失敗。
近義詞一蹶不振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安身之處(意思解釋)
- 草除根(意思解釋)
- 安內攘外(意思解釋)
- 章甫薦履(意思解釋)
- 青山綠水(意思解釋)
- 物腐蟲生(意思解釋)
- 明爭暗斗(意思解釋)
- 皮開肉綻(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雞胸龜背(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釋)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釋)
- 時不我待(意思解釋)
- 粉墨登場(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起 回生(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意思解釋)
- 白云蒼狗(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輕重緩急(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草滿囹圄(意思解釋)
- 離本趣末(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一跌不振的意思解釋、一跌不振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寸進尺退 | 前進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有強中手”。 |
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憂喜交集 |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斷斷續續 |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哀而不傷 |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后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
遁世離俗 |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愛才如渴 |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
珠宮貝闕 |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
兢兢戰戰 |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
以弱制強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
民不畏 | 畏:懼怕。人民不怕 。形容不怕 的氣慨。 |
風急浪高 | 形容風浪很大。 |
舉直錯枉 |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理直氣壯 | 直:正確、合理、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
驕傲自滿 | 自高自大;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土生土長 | 當地生長的。 |
甘拜下風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認不如對方;表示真心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