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懷英簡介
![黨懷英](/d/file/p/234c39e31f8ffd037e89fcdcdb04b93d.jpg)
軼事典故
黨懷英,祖籍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后 于任上,其母以貧不歸,因家奉符(山東泰安)。
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毫州劉瞻(字巖老),一時并稱“辛黨”。金人南下,山東淪陷,辛棄疾率眾起義,歸宋抗金,而黨懷英則留而事金,從此分道揚鑣。在金“應舉不得志,遂脫略世務,放浪山水間,簟瓢屢空,晏如也”。大定十年(1170)中進士,調任莒州軍事判官,后累遷汝陰縣尹、國史院編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翰林侍制,兼同修國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與郝俁參與《遼史》刊修。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升直學士,擔任國子祭酒。時增修曲阜宣圣廟,奉圣命撰碑文。后遷侍講學士、翰林學士等職,深受歷任君主賞識,為當時金朝文壇領袖。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欲告老,未準,改任泰寧軍節度使,他為政崇尚寬簡,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為翰林學士承旨。泰和元年(1201)受詔編修遼史,泰和四年(1204)8月,金朝廷命其寫了“泰和重寶”,鑄于錢幣上,其字筆圓潤老到,線條流動,柔中寓剛,灑脫透逸,后人以“金泰和”而美稱之,是錢幣遺產中的珍品。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山東泰安奉符城(今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西旺村)黨家林,建有黨懷英墓地,文革被破壞,現僅存石人、石馬、石羊等埋于村東,主墓已不知方位。
人物生平
黨懷英,祖籍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后 于任上,其母以貧不歸,因家奉符(山東泰安)。
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毫州劉瞻(字巖老),一時并稱“辛黨”。金人南下,山東淪陷,辛棄疾率眾起義,歸宋抗金,而黨懷英則留而事金,從此分道揚鑣。在金“應舉不得志,遂脫略世務,放浪山水間,簟瓢屢空,晏如也”。大定十年(1170)中進士,調任莒州軍事判官,后累遷汝陰縣尹、國史院編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翰林侍制,兼同修國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與郝俁參與《遼史》刊修。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升直學士,擔任國子祭酒。時增修曲阜宣圣廟,奉圣命撰碑文。后遷侍講學士、翰林學士等職,深受歷任君主賞識,為當時金朝文壇領袖。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欲告老,未準,改任泰寧軍節度使,他為政崇尚寬簡,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為翰林學士承旨。泰和元年(1201)受詔編修遼史,泰和四年(1204)8月,金朝廷命其寫了“泰和重寶”,鑄于錢幣上,其字筆圓潤老到,線條流動,柔中寓剛,灑脫透逸,后人以“金泰和”而美稱之,是錢幣遺產中的珍品。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山東泰安奉符城(今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西旺村)黨家林,建有黨懷英墓地,文革被破壞,現僅存石人、石馬、石羊等埋于村東,主墓已不知方位。
宿舊縣四更而歸道中摭所見作行路難
三星排空山月明,思歸客子夜半行。單衣短褐風凄清,響踏黃葉棲禽驚。
匆匆曉轉沙岸側,枯蓼寒蘆鳴索率。山月欲隨山煙黑,前途無人腳無力,行路難,堪嘆息。
楚清之畫樂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詩因題其后
樂天歸臥湖山邊,閒買池塘娛莫年。小蠻巳老樊素去,心地玲瓏如白蓮。
室中誰遣散花天,故點襌衣香破襌。鴛鴦為報竊花處,題詩要戲小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