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簡介
![范浚](/d/file/p/f55425628a0371b643c8fe2d3cdb930e.jpg)
軼事典故
朱熹兩次主其家拜訪,紼不遇。紹興二十年(1150)卒,年49歲。朱熹又親臨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聯云:“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記其事跡。
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18歲的朱熹因早就聽說范浚“學甚正,而不知從何學”,于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訪,不遇。過了2年再次專程登門拜訪,仍不遇,“因錄屏書《心箴》而旋”。后來,朱熹把《心箴》編入他自撰的《孟子集注》。值得一提的是,范浚比朱熹年長28歲,此時朱熹是以求學者的身份來拜訪的。明嘉靖間,皇帝聽經筵講官翟鑾等進講《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于天下學宮,特賜專祠春秋二祭”。可見范浚在南宋理學研究就在朱熹此訪當年,范浚逝世。終年49歲。朱熹親赴吊唁。于是有“朱子三訪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談。32年后,朱熹在理學方面如日中天,名聲大噪,他為范浚作《香溪范子小傳》,稱范浚為“子”,可見對其尊崇之意。其中說:“近世言浙學者多尚事功,浚獨有志圣賢之心學,無少外慕。屢辭征辟不就。所著文辭,多本諸經而參諸子史,其考易、書、春秋,皆有傳注,以發前儒之所未發。于時家居,授徒至數百人,吾鄉亦有從其游者。熹嘗屢造其門而不獲見。近始得學行之詳于先友呂伯恭(呂祖謙),庸述小傳以聞四方學者。”
己巳十二月廿九日同侄端臣端杲觀王右軍帖并晉書以白藕薦酒成詩
星回景急歲聿除,更長燭明坐蓬廬。東風夜半欲入律,萬木先已爭號呼。
小阮過予足風味,共觀古帖披前志。秋蛇綰字右軍書,朔馬騰風東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