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池臺
奉和春日池臺。唐代。元萬頃。 日影飛花殿,風文積草池。鳳樓通夜敞,虬輦望春移。
[唐代]:元萬頃
唐代·元萬頃的簡介
[唐](公元?年至約六八九年)字不詳,洛陽人。生年不詳,約卒于唐武后永昌元年。[1] 。乾封中,(公元六六七年)從李積征高麗,為遼東總管記室。嘗奉令作文檄高麗,有譏高麗不知守鴨綠之險語。高麗遂移兵固守鴨綠,官軍不得入,萬頃坐是流于嶺外。遇赦還,拜著作郎時武后諷高宗召諸文士論撰禁中,萬頃與選。朝廷疑議表疏,皆密使參處,以分宰相權。時號“北門學士”。武后臨朝,遷鳳閣舍人,尋擢鳳閣侍郎。萬頃素與徐敬業兄弟友善,因為酷吏所陷,配流嶺南而 。
...〔
? 元萬頃的詩(3篇) 〕
宋代:
陳良貴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過短墻。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
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過短牆。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
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
元代:
陳孚
淮水東流古宿遷,荒郊千里絕人煙。征衣不脫夜無寐,舟在西風亂荻邊。
淮水東流古宿遷,荒郊千裡絕人煙。征衣不脫夜無寐,舟在西風亂荻邊。
唐代:
張祜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
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遊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
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
宋代:
晏殊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宋代:
俞桂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只作窗前竹葉間。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隻作窗前竹葉間。
清代:
易順鼎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露。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