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唐代。杜甫。 步屟隨春風,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見有。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前日放營農,辛苦救衰朽。差科 則已,誓不舉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朝來偶然出,自卯將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步屟隨春風,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見有。
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
前日放營農,辛苦救衰朽。
差科 則已,誓不舉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
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
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
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
朝來偶然出,自卯將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
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譯文及注釋
譯文
隨著春風郊外散步,村村一片片紅花綠柳。
田翁說春社快要臨近,邀我去他家嘗春酒。
沉醉中贊頌新上任的成都府尹,這樣的好官雙眼從未見過。
回頭指著大兒子說,他原來是一個弓箭手。
名字登在飛騎兵的軍籍上,服兵役的年月也最長久。
前幾日放他回家務農,這才救了辛辛苦苦的老朽。
差役賦稅哪怕重得逼人致 ,我發誓也不把全家搬走。
今年社日,要大大熱鬧一番,不知您能在這里留住否?
接著呼喊婦女,把大瓶打開,為我還用大盆盛酒。
這種揚揚的意氣令人感動,愛民正是為政之首。
說的話過多而且又雜亂,夸獎府尹始終不離口。
清晨出游,偶然來到他家,卻從卯時到酉時喝了一天酒。
長久做客應愛惜人的友情,我哪能拒絕鄰近老叟的挽留?
他高聲叫人拿取果栗,我幾次告辭他又拉住我的臂肘。
看他指手畫腳強留得無禮,我不覺得村里老頭粗鄙呆丑。
月亮來時他還一再遮攔,還生氣問我喝酒管它幾升幾斗?
注釋
遭:指不期而遇。泥(nì):纏著不放的意思。泥飲:纏著對方喝酒。嚴中丞:嚴武,時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美中丞:贊美御史中丞嚴武。“美”作動詞用。
步屧(xiè):行走;漫步。“屧”即草鞋。《南史·袁粲傳》:“(袁粲)又嘗步屧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大夫,便呼與酣飲。”
花柳:花和柳。宋許月卿《多謝》詩:“園林富貴何千萬,花柳功勛已十成。”
逼:逼近。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這里是春社,在春分前后。
春酒:冬釀春熟之酒;亦稱春釀秋冬始熟之酒。
酒酣:有幾分酒意。新尹:新上任的成都尹,指嚴武。
畜(xù)眼:畜眼,猶老眼,是對自己眼睛的謙稱。“畜”同“蓄”。
指大男:指著他的大兒子對杜甫說。
渠:他。弓弩手:弓箭手。此句是說被征去當兵。
飛騎:軍名。
長番:唐代府兵制中,無更代的長期兵役。
放營農:放歸使從事農耕生產。
衰朽:即衰老,田父自謂。
差科:指一切徭役賦稅。一作“差料”。
舉家:全家。漢焦贛《易林·乾之需》:“目瞤足動,喜如其愿,舉家蒙寵。”
大作社:社日要大大地熱鬧一番。
拾遺:指杜甫。杜甫曾任左拾遺。
取(zhǒu):取酒的意思。
風化首:意思是說為政的首要任務在于愛民。
雜亂:多而亂;無秩序、條理。
朝(zhāo)來:早晨。
卯(mǎo):地支的第四位,上午五點到七點為卯時。酉(yǒu):地支的第十位,下午五點到七點為酉時。
久客:久居于外。漢焦贛《易林·屯之巽》:“久客無依,思歸我鄉。”惜:珍重。
鄰叟:鄰家老人。此指田父。
肘:這里作動詞用。時被肘,是說屢次要起身告辭,屢次被他以手掣肘(拖住或摟下)。
指揮:此指田父指手畫腳。
村野:猶鄙野,相當于現在說的“老粗”。
遮:遮攔,就是攔住不讓走。
嗔(chēn):嗔怪,就是生氣。升斗:借指酒。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83-184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于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在成都草堂所作。當時嚴武任成都尹兼御史中丞,他是杜甫的舊交老友,在生活上對杜甫幫助非常大,兩個人關系非常好。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83-184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鑒賞
此詩開頭“步屧隨春風,村村自花柳”,是說穿著草鞋信步去玩春景。即下文所謂“偶然出”。萬方多難,百憂交集,然而花柳無情,并不隨人事為轉移,自紅自綠,故花柳上用一“自”字。與“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的“自”,含義正同。接著寫田父請杜甫喝酒:“酒酣夸新尹。”酒酣,有幾分酒意的時候。“新尹”,嚴武是上一年十二月做的成都尹,新上任,所以說新尹。“畜眼未見有!”是田父夸嚴武之辭,說長了眼睛從未見過這樣的好官。先極口贊美一句,下說明事實。然后他指著大兒子對杜甫說,大兒子曾被征去當兵,是個弓箭手,而且得長遠當兵,沒有輪番更換。現在卻能放回家從事生產,他非常感激。“辛苦救衰朽”,這句是倒裝句法,順說即“救衰朽辛苦”。“差科 則已,誓不舉家走”二句說田翁表示感激,欲以 報。并且要在社日大大地熱鬧一番,問杜甫能否留下:“拾遺能往否?”杜甫曾作左拾遺,所以田父便這樣稱他一聲。接著的“叫”字寫得很生動,叫是粗聲大氣的叫喊,如果說“喚婦”,便不能寫出田父偽粗豪神氣。浦起龍注:“叫婦二字一讀,如聞其聲。”
這兩句是杜甫的評斷;也是寫此詩的主旨所在。田父的意氣揚揚,不避差科,就是因為他的兒子被放回營農。因為感激,所以口口聲聲總離不了成都尹。即所謂“美”。久居在外,故人情尤可珍惜。這兩句說明打擾田父一天還不走,井非為了貪杯,實由盛情難卻。“指揮過無禮”中的“指揮”二字,很形象,也很幽默。“未覺村野丑”:杜甫愛的是真誠,惡的是“機巧”(“所歷厭機巧”),故不覺其為丑。田父意在盡醉,所以當杜甫最后問到今天喝了多少酒時,他還生氣。意思是說:“酒有的是,你不用問。”極寫田父的真樸慷慨。關于這句,浦起龍有不同的解釋,他說:“問升斗,舊云問酒數,吾謂是問生產也。見有此好宮,不須記掛口料,不怕沒飯吃。吾曹今日只管開懷痛炊耳。”
嚴武是杜甫的朋友嚴挺之的兒子。從這首詩可以清楚地看出杜甫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以及勞動人民那種豪爽天真的品質。杜甫的這首詩雖然歷代都有人稱賞,但這些稱贊并沒有充分估量出它的份量和價值。它實是一首富有濃郁政治色彩和藝術獨創的優秀詩篇。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很明確,因為這首詩明白曉暢,內容一望便知,而且詩題還概括了它的基本內容。它具體敘述了杜甫被一位農民盛情相邀飲酒的情景,通過農夫之口贊頌了嚴武政績卓著以及在百姓中的口碑。詩中對老農的熱情淳樸、豪邁正直寫得十分生動。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d/file/p/42dcb9ea3e1e38ca36a5c92cddf237bb.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