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邊譯文及注釋
譯文
還記得我們去年什么時候分別的嗎?那是南邊花園綠草地上飛蝴蝶的時候——春天。
現在,你知道是什么季節了嗎?冬天已經到了,西山頂的白雪在云層下更顯幽暗。
玉門關離我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給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難得一見。
注釋
去年:剛過去的一年。唐杜甫《前苦寒行》之二:“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南園:泛指園圃。晉張協《雜詩十首》其八:“借問此何時,蝴蝶飛南園。”綠草:亦即春日之時。
今歲:今年。唐元稹《賦得數蓂》詩:“堯年始今歲,方欲瑞千齡。”
西山:王琦注云:“即雪山,又名雪嶺,上有積雪,經夏不消。在成都之西,正控吐蕃,唐時有兵戍之。”(《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五)吐蕃是公元七至九世紀時藏族建立的政權,控制青藏高原一帶地區。在松贊干布時期,吐蕃曾與唐通使修好,后來關系逐漸惡化,雙方互有攻伐,唐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駐守。杜甫有“西山白雪三城戍”(《野望》),李商隱有“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杜工部蜀中離席》),諸句皆可為證。白雪:即寒冬之日。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婦家在秦地。秦,泛指陜西,唐人詩中往往特指長安。
玉關:即玉門關,漢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移至今甘肅安西縣雙塔堡附近。漢代大將霍去病破月氏,開玉門關,自此成為中國與西域分界的關隘。北周庾信《竹杖賦》:“玉關寄書,章臺留釧。”
音書:音訊,書信。二句言音訊不通,存亡難知。
參考資料:
1、葛景春.李白詩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76
2、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6-977
思邊鑒賞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開頭兩句,是思婦對去年與丈夫離別時情景的追憶。這兩句妙在不純用敘述筆調,而采用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顯得波峭有致。“南園”一句,因是化用晉代詩人張協“蝴蝶飛南園”(《雜詩十首》其八)的詩句,故“南園”可理解為某處的一所花園,未必實有所指。其時正當春天,南園里綠草如茵,百花盛開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一對即將離別的夫妻,面對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雙作對的蝴蝶,不禁觸景生情,肝腸寸斷。但這種哀傷情緒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來,詩人描繪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這正是王夫之在評論《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時所說的“以樂景寫哀”(《姜齋詩話》卷上)的手法,從而把哀傷之情反襯得更為強烈。對這對夫妻家在何處、為何事離別、丈夫又去向何方等問題詩中均未作交代。這就給讀者設置了懸念,也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線。
中間兩句,用的也是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寫思婦在丈夫離家一年之后對他的懷念。但詩中并未正面傾訴離愁別恨,而是分別描繪了“西山白雪”與“暗秦云”兩幅慘淡的畫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語,其實是借此點明丈夫離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僅點明了他們夫妻原來家居之地,同時也借思婦在家遙望云天之所見,來刻畫她翹首期待之狀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兩句留下的三點懸念,至第四句方才釋然大白。這種寫法,較之一開頭便和盤托出,更耐人尋味,此詩構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見。
“玉關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末尾二句,寫思婦與丈夫天各一方,難通音信。秦地距玉關達三千里之遙,欲傳尺素,又無魚雁。夫妻二人,一別經年,滿腹相思,無由傾吐,這就使思婦更感痛苦萬分。詩中,思婦的丈夫戍守之地為“西山”,并非“玉關”,思婦欲往“玉關”投寄“音書”,貌似南轅北轍,前后牴牾。其實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蓋“玉關”自漢代以來,即為漢族統治者與西北各少數民族政權經常發生戰爭之地,也是閨怨詩中思婦經常夢魂縈系之地。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子夜吳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風吹不盡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此類詩句,唐詩中不勝枚舉。在這里,“玉關”并非實指,而是泛指征戰戍守之地,“玉關”自然也包括其中。詩人之所以用“玉關”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辭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現“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換用“玉關”,以免重復。
征夫懷歸、思婦閨怨,是中國古典詞歌中一個傳統的題材。自《詩經》以來,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類作品亦自不少。《思邊》這首小詩,在李白閨情詩中雖算不得出類拔萃之作,但在藝術上有如下兩點頗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敘別離之悲,中二句訴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須待讀者細加咀嚼而后出,可謂含蓄蘊藉,韻味悠長。第二,全篇雖用思婦口吻,但“去年何時君別妾”二句是從丈夫一方著筆,“今歲何時妾憶君”二句是從自己一方著筆,這種對仗的句式從兩方落筆的寫法,既具整飭勻稱之美,又見回環往復之致,與纏綿繾綣的詩情妙合無垠。末尾二句,出語雖稍嫌直露,但可使題旨表達得更為強烈醒豁,收結更為 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d/file/p/ea7563a14e451c5df6334a2a2db968dd.jpg)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夏朝同顧九和侍講湛次泉編修應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