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翻譯及注釋
:先秦諸子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
注釋: 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簣(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簣,裝土用的竹筐。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平地:用土填平洼地。覆一簣:(才)倒下一筐土。進:前進。指繼續堆土。往:前進。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韓非子·大體》
譯文: 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就不能覆蓋整個世界;心胸如果沒有大地那樣寬廣,就不能負載萬物。泰山對土石沒有好惡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夠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對細流不加選擇,所以能夠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氣魄要像天地那樣宏大使萬物齊備,心胸要像山海那樣寬廣使國家富強。君主沒有因忿怒而對臣民的殘害,臣民沒有因積怨造成對君主的禍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歸真,以道為歸宿。所以長遠的利益積聚了,巨大的功業建立了,名望樹立于生前,恩德流傳于后世,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
注釋: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上面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就不能覆蓋整個世界;心胸如果沒有大地那樣寬廣,就不能包容萬物。遍覆,全部覆蓋。必,通“畢”,盡,完全。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對土石沒有好惡之心(都能容納),所以能夠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對細流不加選擇,所以能夠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大人:指君主。寄形于天地:指氣魄像天地那樣宏大。形,形體。歷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樣寬廣。歷心,盡心。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君主沒有因忿怒而對臣民的殘害,臣民沒有因積怨造成對君主的禍患。毒,殘害。伏,潛伏。上下交樸,以道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歸真,以道為歸宿。交,同。樸,純樸。舍,房舍,引申為歸宿。長利積:長遠的利益積累了。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樹立于生前,恩德流傳于后世。治之至: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勢解》
譯文: 大海不拒絕各種各樣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絕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聳;開明的君主不滿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眾多人才;學者不滿足于學習,所以他能達到圣人的境界。
注釋: 辭:推辭,拒絕。厭:滿足。成其圣:達到圣人的境界。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聰明的人愛好水,有仁心的人愛好山;聰明的人好動,有仁心的人喜靜;聰明的人快樂,有仁心的人長壽。”
注釋: 知:通“智”。樂(yào):愛好。樂:快樂。壽:長壽。川上:河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從早到晚不停止。”
注釋: 逝者:指流逝的時光。斯:這,指河水。舍:停留,止息。
徐子曰:“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譯文: 徐子問:“孔子屢次稱贊水,說‘水啊!水啊!’,從水中得到什么呢?”
注釋: 徐子:名辟,孟子弟子。亟(qì):屢次,一再。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有本源的水滾滾而來,從早到晚不停止,注滿洼地再往前流,到達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如果沒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時的雨水,一時也能注滿溝渠;但是它干涸的時間很短暫。所以做學問若是名過其實,真正的君子都認為是可恥的事。”
注釋: 混混:同“滾滾”。盈科而后進:注滿洼地再往前流。盈,滿(使動,使滿)。科,坎,坑。放:到達。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這樣。是之取爾:“取是爾”的倒裝句,取這一點罷了。爾,用同“耳”。七、八月:周歷七、八月,相當于夏歷五、六月,正是多雨季節。澮(huì):大溝。涸(hé):干涸。立而待:形容時間很短。聲聞(wèn):名聲。情:實際。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流滿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注釋: 東山: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小:以……為小。難為水:(別的)水難以吸引他了。難為言:(別的)議論難以吸引他了。術:方法。明:光輝。容光:小縫隙。成章:事物達到一定階段。章的本義是樂曲奏完一遍。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譯文: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靜,存心要像水一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善于講究仁義,說話要像水一樣,善于遵守信用,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過失。
注釋: 利:幫助。處眾人之所惡(wù):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幾:接近。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心善淵: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與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善信:言語要(像水那樣)誠信。正善治: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正,通“政”。事善能: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動善時:行動要(像水那樣)把握時機。尤:過失。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譯文: 江海能夠成河流匯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為他善于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川匯集的地方。
注釋: 百谷王:百川所匯集的地方。下之:處在它們的下游。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譯文: 全天下再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這是因為水柔弱得沒有什么能代替它。弱勝過強,柔勝過剛,全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注釋: 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的。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虛實篇》